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捕食”、“寄生”、“其它”作用因子组建茶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 ,并采用控制指数 (IPC)法分析各作用因子对茶毛虫种群系统的控制作用 .这 3种作用因子对第 1- 4代茶毛虫的 IPC分别为 4 .2 0 6 5、3.2 345、1.4 32 4 ;7.80 0 8、4 .4 6 2 7、3.2 152 ;6 .32 10、4 .70 19、3.6 2 35;3.94 57、3.7858、1.36 0 0 .天敌是影响茶毛虫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 ,控制作用“捕食”大于“寄生”.不同温度下实验种群试验结果表明 ,温度与茶毛虫的卵孵化率 ,幼虫、蛹、成虫产卵前期存活率 ,成虫产卵量呈二次曲线关系 .卵孵化率模型为 Y =- 2 95.5115+31.0 2 54X -0 .6 2 54X2 ,幼虫存活率模型为 Y =- 12 2 .36 0 1+18.390 0 X - 0 .4 0 6 0 X2 ,蛹存活率模型为 Y =- 12 6 .3515+14.86 34X - 0 .3114X2 ,成虫产卵前期存活率模型为 Y =- 94 .382 9+16 .5889X - 0 .380 9X2 ,成虫产卵量模型为 Y =- 593.4 2 88+6 6 .30 86 X - 1.3886 X2 .  相似文献   
2.
茶毛虫的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捕食”、“寄生”、“其它”作用因子组建茶毛早自然种群生命表,并采用控制指数(IPC)法分析各作用因子对茶手虫种群系统的控制作用。这3种作用因子以第1-4代茶毛虫的IPC分别为4.2065、3.2345、1.4324;7.8008、4.4627、3.2152;6.3210、4.7019、3.6235;3.9457、3.7858、1.3600。一敌是影响茶毛虫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控制作用“捕食”大  相似文献   
3.
低容量喷雾技术是具有高浓度、低容量、低剂量、低残留特点的先进施药技术,只需常规高容量喷雾技术剂量的50%量(半剂量)就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应用低容喷雾技术的农药安全间隔期,在国内未见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4.
茶毛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茶毛虫是我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本文测定了幼虫取食量、取食嫩叶和成叶的比例,并进行人工摘除成叶模拟茶毛虫取食成叶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茶毛虫幼虫的平均取食量为1468.9mg,第1、2、3代幼虫取食嫩叶占取食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7.23%、58.96%、64.92%;根据防治费用、茶叶产量、茶叶价格、幼虫存活率和防治效果的调查,每公顷年产干茶2250kg的茶园,第1、2、3代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分别  相似文献   
5.
从福建的橄榄(CanariumalbumRaeusch.)根部鉴定出植物线虫9个种:嗜菌茎线虫(Ditylenchusmyceliophagus)、光端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leviterminalis)、咖啡根腐线虫(Pratylenchuscoffea)、塞氏纽带线虫(Hoplolaimusseinhorsti)、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dihystera)、木亡果拟鞘线虫(Hemicriconemoidesmangiferae)、弯曲针线虫(Paratylenchuscurvi-tatus)、突出针线虫(Paratylenchusprojectus)、巴基斯坦毛刺线虫(Trichodoruspakistanensis).除双宫螺旋线虫和木亡果拟鞘线虫外,有7个种为我国橄榄上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6.
田间试验表明水稻潜根线虫病(Hirschmanniellaspp.)的药剂防治最适时期在水稻返青期,该时期施用杀线虫剂呋喃丹3%颗粒剂防治稻根线虫可使水稻增产23.6%.其次为始蘖期,水稻增产率为18.8%;移栽期施药的水稻增产率为12.3%.增产作用表现为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快速有效的豚草生物防治效果评价技术体系,采用基于成像光谱遥感技术的多波段光谱辐射仪,研究豚草被广聚萤叶甲取食后冠层光谱反射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冠层光谱特征值评价广聚萤叶甲对豚草的控制效果.广聚萤叶甲的取食会引起豚草的冠层光谱发生变化,在绿光区560nm和近红外区710~810nm处,随着被取食程度的加重,豚草冠层光谱反射率逐渐降低;在黄光区660nm处,随着被取食程度的加重,豚草冠层光谱反射率逐渐升高.豚草被广聚萤叶甲取食后,归一化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再归一化植被指数均显著低于未被取食的对照组.在可见光绿光区560nm处和近红外区710nm和760nm处豚草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其被取食程度均达到显著负相关,故可以将可见光绿光区560nm、近红外区710nm和760nm这3个波段作为监测的敏感波段.  相似文献   
8.
瓜实蝇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防治试验与系统诱捕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明苦瓜地诱捕瓜实蝇雄成虫的数量动态和瓜实蝇对苦瓜的危害损失率,测定苦瓜的经济允许损失率分别为2.85%~3.09%。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苦瓜损失率与瓜实蝇雄成虫的诱捕数量的关系模型,测定瓜实蝇的经济阈值为每个诱捕器5.3~5.8只。  相似文献   
9.
福建橄榄真菌性病害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记述了福建橄榄 (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 1 3种真菌性病害及其病原真菌 :叶斑病 (Phyllosticta crataegicola、P.oleae) ,叶枯病 (Coniella castaneicola) ,叶枯斑病 (H arknessia sp.) ,叶褐斑病 (Sphaeropsis cruenta) ,叶污斑病 (Cladosporiummacrocarpum) ,叶黑斑病 (Alternaria tenuis) ,煤烟病 (Capnodium sp.) ,灰斑病 (Monochaetia karstenii、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 ,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镰刀菌果腐病 (Fusarium oxysporum) ,树干溃疡病 (Botryosphaeria ribis) ,枝枯病 (Massaria moricola) ,根腐病 (H elicobasidium albicans)  相似文献   
10.
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是我国茶树主要害虫之一.本文测定了幼虫取食量、取食嫩叶和成叶的比例,并进行人工摘除成叶模拟茶毛虫取食成叶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茶毛虫幼虫的平均取食量为1468.9mg,第1、2、3代幼虫取食嫩叶占取食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7.23%、58.96%、64.92%;根据防治费用、茶叶产量、茶叶价格、幼虫存活率和防治效果的调查,每公顷年产干茶2250kg的茶园,第1、2、3代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91400、320700、163900头hm-2;每公顷年产干茶1500kg的茶园,第1、2、3代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73100、256600、131100头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