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3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68年采收的261份黄麻资源种子,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用干燥器密闭贮藏,其中长果种49份,圆果种212份。1989年测定结果表明,发芽率81%以上的品种份数,占贮藏总份数的63.2%,发芽率61—80%的占22.2%,发芽率60%以下的占14.6%。1991—1992两年种植贮藏的长、圆果种共12份,没有观察到生育特性、植株形态和单株生产力的明显变化。1993年4月测定11份长、圆果种品种的种子含水量范围为2.91—4.64%,有9份品种的发芽率达90%以上,表明黄麻种质资源贮藏在内放干燥剂的干燥器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野生型金钱吊芙蓉为母本,栽培种红麻青皮三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种子,从F_1起是自交产生各世代。 实验结果:金钱吊芙蓉2n=72,红麻2n=36,F_12n=54的占77.8%,少于2n=54的  相似文献   
3.
1968采收的261份黄麻资源种子,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用干燥器密闭贮藏,其中长果种49份,圆果种212份。1989年测定结果表明,发芽率81%以上的品种份数,占贮藏总份数的63。2%,发芽率61-68%的占22.2%,发芽率60%以下的占14.6%。1991-1992两年种植贮藏的长、圆果种共12份,没有观察到生育特性、植株形态和单株生产力的明显变化。1993年4月测定11份长、圆果品种的种子含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90份长果种黄麻资源性状鉴定资料。通过对这些品种主要性状表现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以产量影响因子直接贡献大小构成判别方程对综合性状的优劣进行判断。以单株生产力和综合判别指标对鉴定长果种资源进行筛选,筛选出9份单株生产力高,综合性状好的高产种质依次是:89—7(404029)、湘黄麻1号、耳朵叶、宽叶长果、巴麻72—3、浙麻2号、长果134,巴麻73—1和台南红皮,其单株生产力平均值15.12g,较全部资源品种(?)=9.88高5.14g,平均高出51.52%。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产麻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麻类作物的产量,苎麻、茼麻居世界首位,大麻、黄麻分别居世界第二、三位,其他如亚麻、红麻、热带麻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但是,麻类作物的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国内还涉及不多,更没有见到有关染色体组型分析的资料,在国外文献中,也没有查阅到各麻类作物完整的染色体组型分析报导,  相似文献   
6.
用"红麻722"(Hibiscuscannabinus.L.)2n=2x=36=32+4(SAT)与"金钱吊芙蓉"(Hibiscus,radiatus.L.)2n=72=70+2(SAT)进行种间杂交育种研究,从杂种后代中选育出"芙蓉红麻369",其细胞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F1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4,其中有3个随体染色体,至F7以后染色体数目为36的细胞频率继代略有提高,F12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6已占观察细胞数的95.5%。全部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其中6条染色体短臂上有随体。核型公式:2n=36=30m+6m(SAT).具有6个随体染色体是区别双亲染色体核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用红麻(2n=36=32 4SAT)与金钱吊芙蓉(2n=72=70 2SAT)种间远缘杂交,产生 F_1(2n=54=51 3SAT)的精卵结合杂种。稳定蓝花型株系的染色体2n=36=30 6SAT,具三对随体染色体,其中两对随体在 Giemsa 染液中呈深着色,与红麻的随体相同,来自红麻的基因,另一对随体较小,在 Giemsa 染液中呈浅着色,与金钱吊芙蓉随体相同,显然是红麻的一对染色体被金钱吊芙蓉的一对随体染色体所代换,获得了远缘杂种异代换系的新种质资源,同时获得杂种 F_(10)有特异性状或优良性状的株系240个,其中稳定系12个,共有5种表型,高产系3个。  相似文献   
8.
青叶苎麻染色体核型和Giemsa带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肖瑞芝  陈福寿 《中国麻作》1994,16(3):1-5,41
用“红麻722”2n=2x=36=32+4(SAT)与“金钱吊芙蓉”2n=72+2(SAT)进行种间要交育种研究,从杂种后代中选育出“芙蓉红麻369”,其细胞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F1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4,其中有3个随体染色体,至F7以后染色数目为36的细胞频率继代略有提高,F12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6已占观察细胞数的95.5%。全部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其中6条染色体短臂上有随体。核型公式:2n=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育种实践研究了黄麻长果种(C.0litorias)和圆果种(C.capsuIaris)不同熟期类型组合杂种后代的开花期遗传规律。结果认为:F1的开花期长果种有72.5%的组合具倾晚性,10%的组合超晚亲,平均优势率为7.39%;圆果种有59.45%的组合具倾早性,18.92%的组合超早亲,平均优势率为-7.15%,显性效应均不明显,F。的开花期呈连续变异,并有超亲遗传现象。开花期的广义遗传力长果种为78.73%,圆果种为78.92%,表现为双亲开花期差值越小的组合广义遗传力低;反之则高。双亲与F1、F2以及F1与F2的开花期相关系数达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长果种分别为0.8142、0.8075、0.9233,圆果种为0.8978、0.8256、0.9857。熟型相似的组合,因双亲生态差异有别,遗传规律亦有不同,长果种和圆果种正反交杂种后代开花期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可以认为黄麻开花期的遗传不受细胞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