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不同密度和肥料对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不同肥料和密度对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2500株/ha—31500株/ha的密度水平和600kg/ha---1050kg/ha的施肥(折尿素,下同)水平范围内,各处理对杂交棉的生育期影响不大;而随着密度增加,杂交棉每株果档数减少、单铃重下降、衣分降低,有效铃增加,产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向势;随着肥料水平增加,不同密度水平的产量性状因子表现不一致,,而较低密度时,除每株果档数外其余产量性状及产量均增加,而较高密度时,各产量性状及产量则表现先增后降,但二者均在移栽地区杂交棉适宜密度范围内。综合来看,生产上应以27000株/ha密度 和900kg/施肥水平为基础上,视田间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肥料和移栽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肥料和密度对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2500~31500株/hm2的密度水平和600~1050kg/hm2的施肥(折尿素,下同)水平范围内,各处理对杂交棉的生育期影响不大;而随着密度增加,杂交棉每株果档数减少、单铃重下降、衣分降低,有效铃增加,产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向势;随着肥料水平增加,不同密度水平的产量性状因子表现不一致,,而较低密度时,除每株果档数外其余产量性状及产量均增加,而较高密度时,各产量性状及产量则表现先增后降,但差异不明显,均在杂交棉移栽种植的适宜密度范围内。综合来看,生产上应以27000株/hm2密度和900kg/hm2施肥水平为基础上,视田间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肥料和移栽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杂交棉在我国的推广正加速推进,对我国的棉花生产和品种结构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大大地提高了我国棉花生产的单产水平和纤维品质。但因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杂交棉品种大多采用人工去雄的杂交方法,F1的制种产量有限(一般100kg/667m2),繁种系数较低,成本普遍较高(一般种子零售价达100元/kg),农户种子投入与常规棉相比大大提高,因而仅仅利用一代种不利于杂交棉的快速普及和全面推广应用。为此国内外学者和有关工作者对棉花杂种F2的产量和纤维品质衰退情况以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潜力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均表明,杂交棉F2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棉花是浙江省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杂交棉具有生长优势强、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本研究以湘杂棉2号为例,比较了杂交棉与常规棉的不同点,总结了杂交棉高产优质配套技术。即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放宽行距,适当稀植;科学施肥,全程化控;综合防治病虫害;分收分贮,提高皮棉等级。  相似文献   
5.
不同大麦品种的麦绿素专用价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考察苗期叶色、茎基颜色、生物产量等与麦绿素提取密切相关的性状,结合生育进程和籽粒产量结果,对12个大麦品种(系)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初步认为沪麦16作为麦绿素加工专用品种较为理想,沪01-0316作为麦绿素加工和收获籽粒兼用品种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 ,浙江省棉花生产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随着杂交棉的推广应用 ,棉花栽培技术发生了较大变化。而棉农在生产管理上仍延续原来的方法 ,棉花产量和品质难以充分发挥 ,棉农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为此 ,对浙江省东部沿海棉区的棉花生产新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以期促进我省棉花产业结构的调整 ,改变植棉习惯 ,适应棉花生产的新需要 ,提高植棉效益。1基本条件及两个转变1 .1基本条件。浙江省东部沿海棉区主要分布在围垦海涂地区 ,是全省的老棉区 ,土质属粘质粉壤土 ,土壤养分一般表现高钾、中磷、低氮 ,田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