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甘薯抗Ⅰ型薯瘟病的RAPD标记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金山57×金山630的杂交后代所得的F1分离群体为材料,按F1单株抗性分群,建立抗病池和感病池,分别以其为摸板进行RAPD分析,以获得差异片段.应用RAPD技术筛选了320个随机引物,其中仅1个引物即S213-500在抗感池间扩增出了多态性谱带.应用结果表明该标记与田间鉴定的吻合率较高,能得到重复性验证和可靠的差异性扩增片段,可以作为抗Ⅰ型薯瘟基因的连锁标记.  相似文献   
2.
6个紫肉甘薯新品系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山57和Ayamurasiky为对照,通过比较试验,初步分析了福建省泉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近选育的6个紫肉甘薯品种(系)的鲜薯产量、薯块烘干率、食味品质和花青素含量等主要经济性状,并评述了其在生产或育种上的利用价值。这些品系的育成,丰富了紫肉甘薯育种材料;同时提出以紫肉甘薯品种或中间材料为亲本,进行计划集团杂交或放任授粉,扩大基因背景和杂种后代的选择群体,是选育紫肉甘薯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春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的遗传多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个春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4.17%,主茎节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1.72%;在相关性上,产量与有效分枝数呈正相关,与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百粒重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5.31%。  相似文献   
4.
金琥仙人球也称象芽球、金桶球,为仙人掌科金琥属,属大型球类,形态奇特、球体浑圆碧绿、寿命长,有吸收电磁波辐射、夜间放氧等作用.系保健型植物,近年来颇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以泉豆12为供试材料,研究覆膜栽培对春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能够促使泉豆12出苗早且长势壮,生育期提早2、3d,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极显著提高产量;且黑膜覆盖效果优于白膜覆盖。  相似文献   
6.
泉豆5号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中间材料泉系253-1为母本,中间材料泉系97A27~(-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2013~(-2)014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43.5 kg·hm~(-2),比对照品种华春2号增产2.65%。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35.5 kg·hm~(-2),比对照华春2号增产6.0%。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海南、广东南部、广西北部和中南部、福建、江西南部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7.
采用表型和SSR标记对23份福建省春大豆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6.56%,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29,聚类分析将23份种质资源聚为3大类;SSR分子标记分析,23份种质中共检测到16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系数为3.26,有效等位变异系数为2.286.PIC变幅为0.131 8~0.728 5,平均值为0.454 9.Shannon-Weaver指数平均值为0.899 5,成对相似系数范围为0.1944~0.725 2,平均相似系数为0.450 9,基于SSR分子标记结果的聚类也将23份材料聚为3大类,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的生育期、株高、荚粒数、百粒重等性状以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喷施金牌655、大豆增产王可极显著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9.
泉豆 17 是以浙 9703 为母本、南春 201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2016-2017 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组区域试验,2 年每 667m2 平均产量为 155.2kg ;2018 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147.1kg。泉豆 17 粗蛋白质含量 46.15%,粗脂肪含量 18.56%,蛋白含量脂肪含量之和为 64.71%,为高蛋白质品种。2020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 20200001),2021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 20210078),适合在福建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海南省、江西省南部、湖南省南部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4个栽培因子对泉豆7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因子对泉豆7号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泉豆7号产量要获得超过2147.25 kg · hm ^-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35.48万~37.82万株· hm ^-2,尿素79.02~88.71 kg · hm ^-2,钙镁磷肥438.75~484.50 kg · hm ^-2,氯化钾64.17~75.27 kg · hm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