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微波膨化龙头鱼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头鱼是一种小型低值鱼类,俗名虾潺、豆腐鱼等。由于含水量高,不易贮运,多加工成盐干品,俗称"龙头鮳"。目前,龙头鱼的加工产品多用食用油烤成香酥鱼,龙头鱼柳即是龙头鱼经剖晒处理后,以真空低温油炸脱油工艺处理,使其酥脆、呈金黄色,再以五香液浸渍入味,但含油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孙志栋  焦云  李共国  史婷婷 《核农学报》2020,34(9):2003-2010
为了提升杨梅冷藏品质,本研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采前喷施2种粒径(40和60 nm)、2种浓度(0.05%、0.10%)组合处理的金红石纳米TiO2对冷藏期间杨梅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喷施60 nm、0.05% 金红石纳米TiO2,杨梅初始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比对照组高21.9%,有利于杨梅早熟。冷藏15 d后,杨梅TSS含量比对照组高13.7%,发霉率比对照组低9.5个百分点。采前喷施40 nm、0.10% 金红石纳米TiO2 有助于杨梅的表面杀霉,提高杨梅的贮藏性能。冷藏15 d后,杨梅硬度、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V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9.5%、33.2%和5.6%,延缓了还原糖(RS)和TSS含量的上升,而发霉率比对照组低19.5个百分点。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RS含量是影响冷藏杨梅好果率的决策因子,影响杨梅好果率波动的限制因子是TSS含量,主要通过RS含量的积累而发生间接的负向作用;TA含量是影响冷藏杨梅发霉率和裂软果率的决策因子。本研究结果为促进杨梅早熟以及提高其冷藏性能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桑椹贮藏保鲜中糖酸比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共国  马子骏 《蚕业科学》2004,30(1):104-106
为达到桑椹鲜食产业化目的 ,应用新型消毒剂二氧化氯和冰温贮藏技术对桑椹贮藏保鲜中糖酸比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桑椹在冰温点以上温度贮藏 ,糖酸比下降明显 ,白桑椹尤甚 ;二氧化氯缓释处理能明显延缓桑椹糖酸比的下降。二氧化氯缓释处理结合冰温贮藏 15d ,白桑椹和紫桑椹的糖酸比分别下降 11 8%、17 4 % ;贮藏 2 5d后 ,分别下降 5 7 5 %、39 1%。冰温贮藏 15d ,桑椹糖酸比与pH值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但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相关关系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4.
针对芋艿易于腐烂、不耐贮藏的现象,采用3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9(33),研究了1-MCP不同浓度(0.02、0.04、0.06 mg/kg)、简易气调(抽气、充N2和常压)和贮藏温度(6℃、10℃和室温)处理对子芋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和室温处理的子芋腐烂指数(贮藏150 d)、还原糖含量(贮藏90 d)均显著低于6℃处理的(p0.05);10℃贮藏的子芋褐变指数显著低于6℃的(p0.05)。充N2和10℃复合处理能明显抑制子芋的氧化褐变,1-MCP和室温组合处理具增效保鲜作用。确定较佳的工艺组合为:采后子芋用0.02~0.06 mg/kg 1-MCP熏蒸处理24 h,装保鲜袋后充N2、10℃贮藏,或抽气、室温贮藏。150 d后,子芋的腐烂指数(5.6%~7.9%)、褐变指数(4.3%~9.8%)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维生素C(2.97~3.94 mg/100 g)和淀粉(24.9%~32.5%)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千岛湖浮游动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贫-中营养型的大型、深水湖泊-浙江千岛湖游游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时空变化。在一周年的研究中,共发现139种浮游动物。种类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为轮虫>原生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以春季为最高(原生动物冬季最高);多样性指数水平变化以I站为最高(原生动物在Ⅷ站最高)。各类浮游动物种类数与多样性指数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依次为枝角类>轮虫>桡足类>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