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马龙县中低产田地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基本对策,即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加大投入,改善中低产田地基础设施条件,推广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进境玉米种子中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的检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植检室先后接收两批进境的玉米种子,标明来自德国,报验号分别为:11201100021、11201100022,要求检测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等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别选取300粒种子进行两组室内盆栽试植试验,11201100021组观察到两株具有典型褪绿斑驳症状的病苗;1120110...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小麦的定性PCR筛选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转基因小麦的PCR检测方法标准,以B73、B72、B102三个被转入外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的转基因小麦品系为材料,对目前国内外转基因小麦中通用的标记基因bar和uidA、NOS终止子和Ubiquitin启动子进行了定性PCR的筛选检测,在国内外首次找到了小麦中特有的内参照基因麦谷醇溶蛋白基因(GAG56D),设计并合成了麦谷醇溶蛋白基因(GAG56D)和Ubiquitin启动子的引物序列,并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PCR产物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后,可以检测到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同时对PCR产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了确证实验,并得到预期的结果.定性PCR最低检测灵敏度为0.5%(w/w).建立的转基因小麦定性PCR筛选检测方法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4.
大豆精加工产品DNA提取方法及转基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凤侠  张洪祥  白月 《大豆科学》2005,24(3):232-235
针对大豆精加工产品提取DNA纯度和浓度不高的难题,对传统的CTAB法、试剂盒法及改良试剂盒法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改良的试剂盒法快速提取了满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要求的高纯度和高产量DNA,并且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定性检测出了大豆精加工产品中的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  相似文献   
5.
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性建设(乡村清洁工程)目标着手,阐述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建设的内容、思路及措施,总结取得的成果,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洪祥 《水利渔业》2005,25(3):48-49,62
吉利河水库总库容7400万m^3,兴利库容3248万m^3,可养鱼水面322hm^2,自1999年以来,探索生态渔业养殖模式,较成功地解决了养鱼与城市供水之间的矛盾,大银鱼和鳙鱼产量及效益稳步提高,2004年产鳙鱼105t、大银鱼30.4t,水产收入130万元,实现了水利渔业全面协词与可持续发展。总结了多年基层工作的经验,为大中型水库发展生态渔业、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说明湖北易陶然生态农业观光园以绿色、健康、生态为主题,着重把农业、生态和鲜菜瓜果销售、观赏旅游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花海、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鲜菜瓜果采摘、垂钓、休闲娱乐等。规划设计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性及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自然地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通过规划设计主要实现3大功能分区——生态农业区、观光旅游区和现代农业生产科普区。  相似文献   
8.
在明确绿色建筑内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提出了在建筑工程中进行绿色施工的措施,以便能更好的节能,真正的实现绿色低碳建筑.  相似文献   
9.
从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自然罹病死亡幼虫体分离出的多株核型多角体病毒(M_bNPV),选出毒力较强的 M_bNPV-80株,于1984年在哈尔滨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方差分析表明:1.2×10~2~1.2×10~8 PIB(多角体)/虫间,7种剂量感染3龄幼虫,不同剂量间的校正死亡率差异极显著。而各处理死亡均数差异显著性测定中,1.2×10~5~1.2×10~8 PIB/虫4个剂量差异不显著。剂量与死亡率回归方程为 y=2.819+0.416x;致死中剂量(LD_(50))为1.77×10~5 PIB/虫。每虫以1.2×10~4和1.2×10~5 PIB/虫分别处理3龄幼虫所得的致死中时(LT_(50))分别为6.59和4.31天。  相似文献   
10.
对大银鱼个体生殖力及其雌亲体的形态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银鱼的绝对生殖力F随体长、体重增加而增大,体长每增加1mm,卵粒增加636粒;体重每增加1g,卵粒增加1068粒。大银鱼存在两群发育程度不同的大型卵母细胞,首批产卵数占生殖力总数的48.3%,第2批为5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