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膜残留对大豆光生理特征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产量,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及社会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农膜碎片化程度高、回收难度大、降解周期长,使得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着作物生长、土壤健康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尽管农膜残留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其种类(可降解或不可降解)及残留累积量对作物光生理特征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试验以大豆为研究对象,对比普通聚乙烯(PE)和生物降解(BP)两种农膜(残片大小为0.5~2 cm),研究不同农膜残留累积量(土壤重量的0、0.1%、0.5%、1.0%)下大豆花期及初荚期叶片光合作用光、CO_2响应曲线特征及花期、收获期的植株生物量,探讨塑料类型及残留量对大豆光生理特征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PE残留导致大豆叶片光补偿点在花期降低23.96%,而初荚期升高51.38%,说明PE残留导致大豆叶片弱光利用能力在花期提升,但在初荚期被抑制。在初荚期,BP残留使光补偿点降低54.82%,且光饱合点升高58.12%,从而提高了叶片强光适应能力,增大了叶片光能利用范围。同时, PE和BP添加使暗呼吸速率分别增长30.56%和22.28%,从而导致干物质消耗增加。土壤中PE、BP残留量的增加,最大光合力分别降低36.49%和23.56%,表明大豆叶片CO_2利用能力减弱; CO_2补偿点分别降低67.96%和38.91%,从而提高了叶片低浓度CO_2的利用能力,并降低光呼吸速率,从而减少了干物质的消耗。此外,不同农膜及残留量处理下,仅在花期0.1%与0.5%残留量的BP处理中,地下生物量随农膜残留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其他各处理间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无明显变化。光响应及CO_2响应曲线各拟合参数与生物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收获期PE处理下,地上生物量与光补偿点呈显著负相关,而光呼吸速率、CO_2补偿点、初始羧化效率与生物量(地上+地下)的积累有较强相关性。因此,PE农膜残留量增加提高了大豆花期叶片对于弱光的利用能力而减弱初荚期对弱光的利用能力,BP农膜残留量增加则会增强初荚期叶片对弱光的利用,也对大豆叶片适应强光的能力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2.
利用SDS-PAGE分析了陕西省75份农家种大豆核心种质的11S和7S球蛋白亚基组成、相对百分含量和11S/7S比值,并对陕北、关中和陕南三个地区的资源材料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贮藏蛋白质由许多亚基组成,其中含量较高的有α′、α、β、A3、Acid和Basic;不同品种间大豆球蛋白组成几乎没有差异,但是各亚基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75份供试材料的7S、11S球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6%和64%,变幅分别为28%~48%和52%~72%;11S/7S比值的变异幅度在1.09~2.53,平均值为1.78,高于2.0的种质有19个;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农家种大豆群体11S/7S比值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香菇新菌株“渭香一号”的形态特征、营养条件以及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因子,详细论述了在渭北旱原应用“渭香一号”代料栽培的技术要点,为当地发展“果-菇-饲-沼-肥”生态农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豆产量与若干经济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6个熟期和结荚习性不同的陕西省大豆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大豆产量和其它5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选择指数。结果发现,在考察的6个经济性状中,以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变异最大,遗传力也较高,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选择效果;小区产量和主茎节数有显著的遗传相关,包含主茎节数在内的性状组成的选择指数都有很好的选择效果,以主茎节数和百粒重组成的选择指数,其选择效率可达到直接选择的226%,因此对产量进行间接选择有很好的选择效果,在田间选择时应重点选择主茎节数多,籽粒中等偏小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在榆林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下,以木屑为主要栽培原料,采用常规栽培和半脱袋菌墙出菇法对12个供试平菇栽培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抗杂能力、子实体商品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101、杂17、丰8三个菌株与CK相比,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长势强、抗杂菌能力强、适应性广,从平菇产量和商品性状看P101、杂17、丰8三个菌株较其他菌株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6个熟期和结荚习性不同的陕西省大豆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大豆产量和其它5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选择指数。结果发现,在考察的6个经济性状中,以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变异最大,遗传力也较高,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选择效果;小区产量和主茎节数有显著的遗传相关.包含主茎节数在内的性状组成的选择指数都有很好的选择效果,以主茎节数和百粒重组成的选择指数,其选择效率可达到直接选择的226%,因此对产量进行间接选择有很好的选择效果,在田间选择时应重点选择主茎节数多,籽粒中等偏小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微塑料会与土壤颗粒及团聚体相互作用而影响土壤的稳定性,探究微塑料浓度对黑土团聚体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土壤健康评价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  通过大豆盆栽实验,研究自然条件下不同微塑料浓度(0%、0.1%、0.5%、1%、2%、5%)对黑土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R > 0.25)、土壤团聚体特征指标(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均重直径GMD、分形维数FD)的影响。  结果  不同微塑料浓度处理中,< 0.25 mm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比例最小,且 > 2 mm和 < 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比例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例最小,< 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例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1%浓度时,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例均与其他浓度的趋势相反;无植物种植的团聚体变化与种植物的相似。土壤大团聚体(R > 0.25)的含量比例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当微塑料浓度为1%时,其含量比例略低于对照试验(CK)。不同采样期,大豆成熟期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MWD、GMD均比花期的小,而花期的团聚体分形维数比成熟期高,表明随着大豆生长及微塑料的作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MWD与GMD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二者均与FD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即土壤团聚体MWD和GMD总体显著增大,FD值则显著减小,从而表征土壤颗粒团聚性下降。此外,当土壤中微塑料浓度为1%时,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最小,即土壤团聚作用增强。  结论  土壤中微塑料累积浓度越高,对土壤团聚体产生的破坏作用越强,导致土壤颗粒间聚合能力减弱,土壤中微塑料浓度为1%是否可作为影响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的阈值还有待后续研究,以期为全面评估微塑料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12份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30±2.69%;脂肪平均含量为16.76±1.41%,说明陕西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60.05±2.48%.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4**).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与生育日数正相关与株高负相关,其程度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而脂肪含量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粒色、粒形的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不同粒色、粒形和结荚习性间的差异最为明显,无限结荚习性、籽粒为黑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籽粒为双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低.研究结果为大豆品质育种选择亲本和杂交后代处理的提供依据,并筛选了12份高蛋白和大粒的品种供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毛木耳E_1品质特性及栽培李鸣雷(陕西省蔬菜花卉研究所杨陵712100)刘萌娟(陕西省粮食作物研究所杨陵712100)毛本耳E1是我所从台湾引进的一个毛木耳新品种。该品种口感柔滑、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因而在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大受欢迎。为此,我们对其品质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