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糯玉米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喜爱。安徽省新审定的优质糯玉米新品种正糯8号、宿糯1号在安徽省淮北及江淮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江育418是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独家生产经营的半紧凑型玉米单交种,2008年通过吉林省审定,审定编号:吉审玉2008042。该品种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综合抗性突出。  相似文献   
3.
轮选987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刘秉华研究员利用我国特有的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经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河南省引种试验。为了良法与良种相配套,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4.
江育418系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独家生产经营的半紧凑型玉米单交种.2008年通过吉林省审定.审定编号:吉审玉2008042。该品种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综合抗性突出。为了良法与良种相配套,达到高产的目的.现针对其特征特性,从播期、田间管理以及收获时期等几个方面探讨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品种比较试验是农作物新品种从选育到推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联系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桥梁,为客观评价优良品种特征特性并确定推荐参加国家品种区试提供依据。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可以客观评价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稳定性、抗逆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明确新品种的生产利用和适应种植区域,对品种合理布局、保障生产安全及促进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轮选987在豫北地区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选987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刘秉华研究员利用我国特有的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经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河南省引种试验.为了良法与良种相配套,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先针对其生育特性,从播种到田间管理等几个方面探讨在豫北地区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品种比较试验是农作物新品种从选育到推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联系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桥梁,为客观评价优良品种特征特性并确定推荐参加国家品种区试提供依据。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可以客观评价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稳定性、抗逆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明确新品种的生产利用和适应种植区域,对品种合理布局、保障生产安全及促进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杀线威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的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C18柱和紫外检测器测定杀线威原药,该方法测得杀线威的标准偏差为0.4150%,变异系数为0.4449%,平均回收率为99.36%,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5。  相似文献   
9.
糯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糯玉米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喜爱.安徽省新审定的优质糯玉米新品种正糯8号、宿糯1号在安徽省淮北及江淮各地种植,采用综合配套技术,糯玉米鲜穗667m2产量由800kg提高到1000kg,上市时间从7月中旬提早到6月中旬,每667m2效益从1500元提高到2000元以上.播种时间由原来每年4月初直播到目前的早春育苗、地膜移栽、覆盖为主导的早春规范化高效栽培技术,此项技术的推广是进行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增效致富的一条新路子.种植糯玉米是适应高效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作物模式.糯玉米采收鲜穗后,又可利用鲜秸秆青贮,发展养殖业.总之,糯玉米以其高效、独特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豫审科林麦969是河南科林种业有限公司以周麦16/偃展4110 F1为母本,百农AK58为父本,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方法,协调高产、广适等性状指标间的关系而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矮秆抗倒伏,综合抗病性好,综合适应性广,且具有大穗、高产等优点,在黄淮南片小麦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根据种植经验,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