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野生蔬菜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野生蔬菜的分类、利用价值等方面概述了其研究进展,同时对目前野生蔬菜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花后低温对小麦胚形态发育的影响,以半冬性小麦品种烟农19和春性小麦品种扬麦15为材料,人工模拟花后低温,采用树脂切片、显微结构观察及Image-Pro Plus软件图像分析等技术,研究小麦胚在花后低温下的形态变化。结果发现:(1)低温处理后两小麦品种胚的脱氢酶活性均降低,扬麦15的降幅大于烟农19;(2)低温延迟了小麦胚的发育进程,影响胚面积的增长和结构的分化;(3)低温影响盾片细胞发育,抑制盾片上皮细胞的伸长和底部上皮细胞层数的增加,同时使薄壁细胞贮藏物质增多;(4)低温对小麦胚分化过程影响较大,对小麦胚芽分化的抑制作用较明显,对胚根分化影响不明显,同时低温还抑制胚轴细胞数目的增加、体积的增长和贮藏物质的积累;(5)低温影响胚乳输导细胞的发育,减慢输导细胞解体进程。以上结果表明,花后低温使小麦胚结构分化延迟、体积增加减慢;春性小麦胚发育进程对花后低温的响应程度大于冬性小麦。  相似文献   
3.
在小麦孕穗期进行施氮处理,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仪元素分析技术,对8个品种小麦籽粒的外胚乳、内胚乳、糊粉层和果皮4个部位铝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施氮处理对小麦籽粒中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在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内胚乳、外胚乳、果皮、糊粉层;不同品种小麦籽粒中铝的积累量存在遗传差异,籽粒不同部位铝的积累量也不同;孕穗期施氮处理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不同部位中铝含量,同时也提高小麦籽粒不同部位铝含量的相关系数。这一研究显示,小麦籽粒不同部位对铝的积累量不同,同时对氮素的响应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通过分析了广陵学院《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提升广陵学院《植物学》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适当调整、现有的教学体系改进和调整实验课程的学时安排等方式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为促进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小麦胚乳贮藏蛋白以蛋白体的形式在胚乳细胞中积累,其组分和积累量直接决定小麦的加工品质。细胞质中包被蛋白复合体II的内衣被蛋白组分Sec24作为关键调控因子参与了蛋白质的运输和分选。前期研究发现小麦Sec24基因有3个亚型,分别是Sec24a、Sec24b和Sec24c,其中Sec24a受氮素影响显著,它的表达水平与蛋白含量呈正相关。研究通过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扬麦158的根、幼叶、叶鞘、成熟叶、小穗和籽粒等组织中Sec24基因的3个亚型的表达量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3个亚型均不是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它们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不一致;Sec24a在各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要低于Sec24b和Sec24c;三个亚型均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旗叶中的表达量最低。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探明Sec24a基因对胚乳蛋白体发育和贮藏蛋白积累的分子调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将180只一日龄罗斯Ⅰ号肉用公雏随机分为3组,第5日龄分别给予0、24和48小时的38℃高温处理,第43日龄又将该三种处理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持续22℃(Ⅰ)38℃6小时后持续22℃(Ⅱ)和持续30℃(Ⅲ)的温度环境,直至56日龄为止。结果表明,早期高温处理对肉仔鸡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并能提高肥育后期耐热性,使采食量和日增重显著提高,也使急剧高温下的死亡率从55.6%下降到15.8~21.0%。在肥育期的两种高温环境中,升温3小时后,经过早期处理的鸡,体温都比未经处理的低0.4~0.6℃。早期高温处理也使肥育期遭遇高温条件对甲状腺重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小麦强弱势粒胚乳淀粉体和蛋白体发育及物质积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小麦强弱势粒发育的差异,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宁麦13为材料,采用半薄切片、组织染色和生理生化测定等方法比较研究了小麦强弱势粒胚乳淀粉体和蛋白体的发育及物质积累过程。结果表明,在小麦颖果发育过程中,强势粒的形态大小始终大于弱势粒,在花后3~11d表现尤为明显;与弱势粒相比,强势粒的胚乳尤其是背部胚乳中淀粉体和蛋白体的相对面积较大,充实度较高,胚乳质地更致密;强势粒的B型淀粉粒多于弱势粒,强、弱势粒的淀粉粒径分布均呈单峰型,强势粒中0~2μm的淀粉粒数显著高于弱势粒,在其他粒径范围两者无显著差异;与弱势粒相比,强势粒中总淀粉、蛋白质、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支链淀粉含量均较高,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由此可见,小麦弱势粒发育不良与胚乳淀粉体和蛋白体发育及物质积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芋球茎贮藏物质积累与食味品质的关系,本研究以靖江‘香沙芋’和泰兴‘香荷芋’为实验材料,运用树脂半薄切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比较了两芋品种球茎中淀粉和挥发性成分等物质的积累情况,并进行食味品质鉴定。结果表明,‘香荷芋’含水量较高,而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香荷芋’的淀粉平均粒径明显小于‘香沙芋’,前者淀粉粒度分布峰值为1~2μm,后者为2~3μm。‘香荷芋’中主要检测到1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芳樟醇比例高达48.82%,‘香沙芋’中检测到28种,但大部分属于无色无味的物质。食味品质分析发现‘香荷芋’气味得分较高,但粘度、硬度、外观、口感得分都较低。综上所述‘,香荷芋’挥发性香味物质含量多,使得其气味评分高;‘香沙芋’含水量低、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高、淀粉粒径大使得其硬度、口感和和综合得分高。该结果说明芋球茎含水量、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挥发性成分含量等指标都影响食味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植物激素乙烯对小麦穗发育和籽粒形成的影响,以春小麦扬麦15为材料,在药隔期使用乙烯利与乙烯受体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植株,分析籽粒形态并观察穗部性状,探究乙烯利和1-MCP处理前后穗发育进程和穗部不同部位籽粒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乙烯利对小麦小花退化过程无显著影响,而1-MCP能显著降低小花退化率;乙烯利能够促进籽粒成熟,加速籽粒发育,减小籽粒体积;1-MCP会延缓小麦的生长发育,促进颖果生长,增加籽粒体积;乙烯利显著降低了小麦株高、顶部穗粒数、顶部穗粒重以及千粒重;高浓度乙烯利还能显著降低小穗数、顶部和中部穗粒数、每穗粒数等。1-MCP能够显著提高小麦颖果干重、颖果鲜重、小穗数、中部穗粒数、基部穗粒数、每穗粒数以及穗粒重,最终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小麦WFZP基因编码的乙烯响应因子是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果实成熟、花叶器官衰老、脱落和种子发育等过程。为探明 wfzp基因突变对小麦颖果发育的影响,以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的两个 wfzp基因突变体( wfzp1 wfzp2)和野生型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运用树脂超薄切片和显微观察技术观察小麦WFZP基因突变体颖果的形态结构发育特征。结果显示, wfzp突变体颖果发育有如下特征:(1)在颖果发育早期,两个突变体的外果皮发育进程较快,中果皮降解时间提前; wfzp1内果皮管细胞消失较快,与 wfzp1突变体相比, wfzp2突变体的管细胞发育缓慢;(2)两个突变体胚乳细胞的分化和发育明显较快,细胞中淀粉和蛋白体的积累量明显增多,细胞的充实度高,尤其在 wfzp2突变体中表现较为明显;(3)两个突变体胚乳传递细胞与糊粉层传递细胞的生长分化进程加快。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乙烯响应转录因子调控小麦颖果发育提供了形态学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