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倪川 《动物保健》2014,(7X):104-105
在农村,养鸡成为当前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并且逐步呈现出规模养殖的势头,农村散养比过去有所减少。从黔江来讲,近几年大力发展土蛋鸡,50只以上的养鸡户高达2.5万户,因此,鸡痘越发常见,如不加重视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福鼎市秦屿镇冷城村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为例,探讨了依托著名旅游景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利用生态旅游带动农业发展;在生态造园的理念下,打造农业生产与农业旅游的精品项目;通过在农业生产环境内创造园林空间,发挥农业生产的环保作用,实现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3.
倪川 《动物保健》2014,(8X):82-83
乳房炎是母牛的常发疾病,特别对于生产期母牛和奶牛乳房炎显得重要,关系生产效益。究其乳房炎的病因,各种致病和非致病因素都有,其特点是乳汁发生细菌学及理化性质的变化,乳腺组织出现病理学变化。乳汁颜色改变,含有白细胞及大量凝集块。据相关组织统计,在我国隐形乳房炎的患病率为40%,检出率为30—50%。乳房炎的生产损失主要包括奶产量、替代品费用、药费、劳力费用等,因奶产量降低的损失大约占到75%。在实际损失中隐性乳房炎具有不易察觉的特点,成为隐形“杀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等不同林分,林下地栽、林下控根容器栽培、大棚地栽和大棚盆栽等不同栽培模式三叶青的叶绿荧光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发现,在郁闭度过高(90%)或过低(40%~50%)的杉木林下,三叶青的光合性能和生长发育均受到抑制;在郁闭度60%~70%的阔叶林下,三叶青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光合生理性能均优于杉木林下和毛竹林下;大棚栽培的三叶青比林下栽培的三叶青表现出更优的光合能力和生长发育状况。最终发现在郁闭度60%~70%的阔叶林下,用控根容器并架设攀援网种植三叶青,可能会获得较佳光合性能和较佳叶片形态的三叶青。  相似文献   
5.
根据长年的工作经验,从桥址选择工程地质论证、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和桥基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建立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下的必然选择,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转型为国家公园试点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从中国建设国家公园试点的大背景入手,分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现状,探讨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建设契机,并针对武夷山建设国家公园试点体制提出相关设想。为进一步完善福建省国家公园体系建立与管理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态园区作为现代生态农业的一个实施模式,在设计中要突破传统农业观光园的限制,在构建景观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生态哲学思想出发,结合应用生态规划理论,分析了当前农业生态园区规划中存在的误区,提出了合理规划园区的建议,并探讨了新时期农业景观规划的发展趋势与目标。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是母牛的常发疾病,特别对于生产期母牛和奶牛乳房炎显得重要,关系生产效益。究其乳房炎的病因,各种致病和非致病因素都有,其特点是乳汁发生细菌学及理化性质的变化,乳腺组织出现病理学变化。乳汁颜色改变,含有白细胞及大量凝集块。据相关组织统计,在我国隐形乳房炎的患病率为40%,检出率为30~50%。乳房炎的生产损失主要包括奶产量、替代品费用、药费、劳力费用等,因奶产量降低的损失大约占到75%。在实际损失中隐性乳房炎具有不易察觉的特点,成为隐形“杀手”。  相似文献   
9.
李树斌  景芸  倪川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7):170-172
近年来,虚拟仿真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该文基于森林培育学实验内容多样、周期长、实践性强、系统性强及实验场所开放性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森林培育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特点与优势,提出了有利于森林培育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淀粉是稻米的主要成分,其构成及理化特性基本决定了稻米食味表现。探讨优良食味稻米的淀粉构成特征,并解析结实期氮素水平的作用效应,对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的调优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稻米食味有明显差异的水稻品种金香玉1号、武育粳3号、武密粳和淮稻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结实期不同氮素水平处理,分析稻米淀粉理化特性与食味品质的关系及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结果】稻米的食味值表现为金香玉1号>武育粳3号>武密粳>淮稻5号,不同氮素水平下表现一致。优良食味稻米的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较低;淀粉RVA谱崩解值较高,消减值较低,淀粉易于糊化;溶解度、膨胀势和淀粉颗粒形态较优,淀粉相对结晶度较高;短支链淀粉占比较高。随着结实期氮素水平的提高,稻米的食味值显著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有所降低,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胶稠度变短,最高黏度和崩解值下降,消减值上升;淀粉的颗粒形态劣化;淀粉的糊化焓、相对结晶度和支链淀粉分支中的B2、B3链含量上升,溶解度、膨胀势、A链和B1链含量下降。稻米理化特性和食味值对氮素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优良食味品种的食味品质较为稳定,对氮素的敏感度小于普通食味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