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贵州省大方县1996 ~2012年采集的134只四川短尾鼩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短尾鼩体重最低为12.20 g,最高达48.00 g,平均体重为(31.12±6.48)g,其雌、雄个体体重分布均呈常态分布,个体体重主要分布在22.1 ~40.0 g之间,占总兽类数的85.07%,是活动能力较强的个体.四川短尾鼩达到性成熟的体重界线为22.0 g,怀孕个体最低体重为26.00 g,睾丸下降个体最低体重为23.80 g,随着个体的增长,体重的增加,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强,体重达30.0 g以上时,种群繁殖力迅速增加,平均怀孕率、睾丸下降率和繁殖指数分别为43.75%、80.95%和1.53,说明体重达30.0 g以上个体大部分已达到性成熟,是参与繁殖的主要个体.  相似文献   
2.
黑线姬鼠是大方县农田害鼠优势种之一.为摸清黑线姬鼠繁殖参数的年龄和季节变化情况,对贵州省大方县2008—2020年稻田、旱地鼠情调查中捕获的270只黑线姬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群性比为1.06,平均怀孕率为28.78%,平均胎仔数为5.48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9.39%,平均繁殖指数为0.81;幼年组性未成熟,不参与繁殖,亚成年组、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均可参与繁殖,不同年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均不断增加,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为主要繁殖群主体;不同季节种群繁殖存在显著差异,冬季无繁殖个体,繁殖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秋季,而春季和秋季为主要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3.
不同杀鼠剂毒杀农田鼠类与家栖鼠类的药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溴敌隆、氯敌鼠钠盐、杀鼠迷、灭鼠特4种杀鼠剂毒杀农田鼠类和家栖鼠类的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均以溴敌隆最高,防效分别达85.45%和88.58%,而且适口性明显优于其它杀鼠剂,可以作为贵州省大面积灭鼠的首选杀鼠剂。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毒饵站灭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使毒饵站灭鼠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对贵州省2003-2008年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通过在余庆、息烽等县(市)农田区进行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与裸露投放毒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投饵后3 d平均取食率分别为27.24%、30.64%、9.72%、65.07%;投饵后15 d调查,防治效果分别为78.98%、82.98%、76.37%、83.72%,说明,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在农田灭鼠中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2003-2008年在贵州省建立50个农区鼠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大力开展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6年累计完成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7.37万hm2,大面积防治效果82.10%,每667 m2挽回粮食损失19.47 kg,累计挽回粮食损失7 639.22万kg,累计挽回产值9 693.11万元,累计防治成本2 902.26万元,累计新增纯收益6 790.85万元,投入产出(挽回)比1∶3.34,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分析了毒饵站灭鼠的优点,并提出了如何加大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1984—2010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锡金小家鼠肥满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K=100 W/L3)作为测定肥满度的指标,对贵州省关岭县、三都县、大方县1984~2012年采集的249只锡金小家鼠肥满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锡金小家鼠平均肥满度为(3.68±0.67)g/cm3,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生境之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之间肥满度差异极显著,且随种群年龄的增长,肥满度不断增加;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之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之间肥满度具有显著差异;肥满度与种群繁殖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1995-2014年贵州省大方县农田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主要分布于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占总鼠数的22.01%,为当地农田害鼠第二优势鼠种。多年平均捕获率为0.75%,一年中在6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平均捕获率为1.18%。种群总性比为0.94,雌、雄个体数量差异不显著,多年平均怀孕率为25.49%,平均胎仔数为5.43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81.25%,平均繁殖指数为0.67。不同月份之间种群繁殖特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主要繁殖期为4-9月,一年中在4-5月和8-9月出现2个怀孕高峰,平均怀孕率分别为37.50%-55.88%和42.11%-50.00%,怀孕率变化曲线呈典型的双峰型。  相似文献   
8.
高山姬鼠肥满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作为肥满度指标。高山姬鼠不同生境肥满度差异不显著,雌雄鼠肥满度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肥满度差异不大。肥满度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季较高,夏季最高,秋季较低,冬季最低。年度间肥满度的变化与其种群数量密切相关。这种表示鼠类身体状况的肥满度,可以作为预测种群数量变动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高山姬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1996~1998年481只高山姬鼠标本,以体重为指标,将高山姬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确定了各年龄组的体重标准,幼年组(Ⅰ):体重小于或等于18g;亚成年组(Ⅱ):18.1~22.0g;成年Ⅰ组(Ⅲ):22.1~27.0g;成年Ⅱ组(Ⅳ):27.1~32.0g;老年组(V);32g以上,不同年龄组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年度间种群年龄结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制定锡金小家鼠年龄鉴定的体重划分标准,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对1984~2012年贵州省关岭、三都、大方3个县历年捕获的249只锡金小家鼠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锡金小家鼠平均体重为(15.57±5.97)g,根据体重的频次分配特征,参照其繁殖状况,将其年龄划分为5个年龄组,制定了各年龄组的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体重≤8.0 g,亚成年组(Ⅱ)体重8.1~13.0 g,成年Ⅰ组(Ⅲ)体重13.1~18.0 g,成年Ⅱ组(Ⅳ)体重18.1~23.0 g,老年组(Ⅴ)体重>23.0 g。不同年龄组体重之间差异极显著,且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参与种群繁殖的主要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种群年龄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