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饲料中添加桑叶对种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在繁殖母猪饲料中添加3%和5%桑叶粉,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繁殖率、仔猪成活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2%、12%和5.62%、4.08%,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Cu对大麦和玉米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发芽试验及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u在5、10、25、50、100mg·L-1浓度下对大麦和玉米的生态毒性效应,比较分析了大麦和玉米对Cu胁迫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对于发芽试验,当Cu浓度在25~100mg·L-1时,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发芽率明显降低(P<0.05)。而对于幼苗生长试验,在0~5mg·L-1时,Cu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没有显著作用,在10~100mg·L-1作用下,根长、株高及根干重与Cu2 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 b在Cu为10~100mg·L-1作用下,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玉米对Cu胁迫比大麦稍微敏感;各项指标的敏感性依次为:可溶性蛋白>根伸长>叶绿素>根干重>发芽率>株高>地上生物量。与其他指标相比,可溶性蛋白指标对Cu胁迫最具有敏感性,可作为Cu污染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镉胁迫对大麦幼苗基因组DNA多态性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采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镉胁迫对大麦幼苗根尖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影响,比较了RAPD图谱与幼苗根系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 ̄80mg·L-1Cd溶液处理8d后,大麦幼苗根的生长及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所用的12条寡核苷酸序列10碱基(bp)引物中,仅有5条引物可以扩增出特异、稳定的PCR产物。对照大麦根尖基因组DNA的RAPD图谱中可分辨出51条谱带,其分子量在240~2344bp之间。Cd胁迫影响使大麦基因组的RAPD图谱产生明显的改变,包括RAPD谱带的增加、缺失及其荧光强度的改变,而且这些变化与Cd剂量有关。这些结果表明Cd明显影响基因组模板的稳定性(RAPD图谱变化的定性描述指标),利用RAPD分析获得的DNA多态性变化可作为检测Cd污染对植物遗传毒性效应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日粮鲜桑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育肥猪日粮中分别添加5%、10%、20%鲜桑叶,测定猪的料肉比、盲肠菌落数量和肉中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育肥猪日粮中添加鲜桑叶能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生长速度,料肉比明显降低,I、II、III试验组分别达到2.23∶1,2.66∶1,2.77∶1;能显著降低盲肠中有害菌大肠杆菌数量,增加有益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能提高背最长肌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酸、维生素E、亚油酸、总氨基酸和赖氨酸的含量,降低了总胆固醇、硬脂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河北细毛羊品种特征逐渐退化,为了保持其细毛品质,并提高产肉性能,特引进德国关利奴羊进行导血试验。结果表明,在体重方面50.00%组优势较明显,37.50%组较差。在毛长、净毛率、净毛量和羊毛油汗、色泽、弯曲数方面75.00%组和68.75%组的生产性能较高。在兼顾肉用性能和羊毛品质情况下,以德血50%~75%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承德地区绒山羊羊绒生长与温度、日照、营养水平的关系,在有气候代表性地点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气温对羊绒细度和羊绒长度影响比较大,宽城与丰宁之间差异显著(t≤0.05),说明气温越低羊绒细度越细,羊绒长度越长,但是气温对羊绒产量影响不大。营养水平的高低,对羊绒细度影响不大,丰宁和宽城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t≥0.05),但是营养的好坏,对羊绒长度和羊绒产量有直接影响。经检验,补饲全价料组与不补饲组羊绒长度之间差异显著(t≤0.05),羊绒产量差异极显著(t≤0.01)。  相似文献   
7.
Cu胁迫对大麦幼苗生长及DNA损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石英砂培养试验,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Cu胁迫对大麦幼苗根系基因组DNA的损伤效应,同时比较基因组DNA损伤与幼苗根系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对Cu污染胁迫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5~50 mg·L-1 Cu处理8 d后,与对照相比根长显著变短,根系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基因组DNA的AFLP 图谱与对照相比发生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谱带的消失、新谱带的出现以及谱带荧光强度的改变.三者均对低浓度的Cu污染胁迫响应敏感,其中AFLP图谱变化是对Cu胁迫响应最为敏感的生物标记物,可用于土壤Cu污染的早期诊断和生态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