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库育种法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太谷核不育建拓组成小麦抗赤病基因库,开展小麦抗病品种选育,并由此而确立起来的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新体系,是育种模式的一个创新。几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对基因库进行连续轮选的过程中,组群个体的平均抗生水平逐年提高;释放的优良单株也随之增多,在短期内所育成的一些抗病新品系已显示出可供生产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3.
小麦抗赤霉病性状的轮回选择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赤霉病性状的轮回育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赤霉病基因库进行四轮抗赤霉病性状表型轮回选择,显著降低了基因库群体的平均单穗发病率,病小穗数和病情指数。C4群体中不育株和可育株的穗发病率,病小穗数和病情指数分别比C0群体下降6.87%和5.99%、23.21%和23.25%、5.04%和1.45%。基因库群体中抗病类型属于R ̄MR的植株频率逐轮递增。随着轮选世代的递增,不同周期的可育株衍生集团系S3和S4的平均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相应下降,抗与  相似文献   
5.
6.
7.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应用轮回选择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从小麦抗赤霉病的抗源库中,表型转回选择选出RC0、RC1、RC2、RC3等群体,进行两年研究。结果表明:群体抗病性因轮回选择而显著提高。发病穗数和发病率逐轮降低,发病株中发病小穗数也显著减少,平均海轮减少20%左右。群体中抗病植株的频率有增大趋势。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等农艺性状也得到显著改良。千粒重有所降低。群体遗传变异得到较好保持。从基因库中选出抗性增强、农艺性状改善的优良单株机率明显增大。在进一步的轮回选择中,可对抗性改良的同时,对其他农艺性状进行选择,以期改良群体的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9.
从小麦抗赤霉病的抗源库中,表型轮回选择选出RC0、RC1、RC2、RC3等群体,进行两年研究。结果表明:群体抗病性因轮回选择而显著提高。发病穗数和发病率逐轮降低,发病株中发病小穗数也显著减少,平均每轮减少20%左右。群体中抗病植株的频率有增大趋势。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等农艺性状也得到显著改良。千粒重有所降低。群体遗传变异得到较好保持。从基因库中选出抗性增强、农艺性状改善的优良单株机率明显增大。在进一步的轮回选择中,可对抗性改良的同时,对其他农艺性状进行选择,以期改良群体的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10.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建拓研究—抗源库群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