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罗定市林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罗定市林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广东林业现状和经济林建设情况:广东林业经过10年绿化资源总量有了较大的增长,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的调整,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经济林发展迅速。阐明广东林业发展中积极推进经济建设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任文彬  汪薇  陈海光  黄彩萍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105-106,121
研究了沙糖桔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时,沙糖桔于7 d后开始腐坏,失重明显,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均是先上升后下降,总糖含量则明显下降,贮藏时间较短;4℃冷藏时,沙糖桔在贮藏第10 d开始出现冷害,贮藏初期重量有所上升,第12 d后开始失重,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均是先上升后下降,总糖含量下降较为平稳,贮藏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芫荽,又名香菜,是风味独特的辛香蔬菜之一。易栽培,宜秋季栽培,但经济效益一般。随着设施栽培的日益推广,利用大棚进行茬口巧安排。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2~3个月每亩产值可达5000元左右。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大蒜(Allium sativum L.)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5个方面:(1)大蒜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资源评价中基因组7种分子标记(RAPD、AFLP、ISSR、SSR、SRAP、InDel和SNP)的开发和利用;(2)大蒜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分析、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的研究;(3)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的大蒜遗传转化体系构建;(4)大蒜蒜氨酸酶基因、蒜薹和鳞茎发育基因(gaLFY、AsPI、AsFT1、AsFT2和AsFT4)及抗逆相关基因(AsPCSl、AsMT2a、ASAL和AsNF-YC8)的克隆和表达分析;(5)大蒜分子生物学试验技术(RNA提取、RT-qPCR的内参基因筛选和BAC文库构建)优化。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展望了大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鳄梨(Persea americana L.)的浆果提取液在化妆品工业上的应用,结果显示:1)鳄梨提取液(1.0%~1.2%)应用于洗发香波中可增加香波的稳定性和去头屑功效,并有一定的润发和杀菌作用;2)5%的鳄梨提取液在护肤霜中具有一定的抑制暗疮、滋润保湿、去死皮以及抗衰老等性能;3)鳄梨提取液(1.0%~1.2%)在沐浴产品和香皂中的添加量虽然比其它温和表面活性剂低,但其抗刺激性效果非常优越,并具非常明显的富脂性能和滋润效果及除臭作用。  相似文献   
7.
曾丽梅  黄安  黄彩萍 《热带林业》2005,33(4):31-33,44
对广东省竹类植物多样性的四个特征,即珍稀种质资源多样性、竹林类型多样性、生态功能多样性、民族竹文化多样性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加强广东省竹类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相关措施。建议将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世界性珍稀濒危竹种列入我国保护植物名录,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进行专题研究,给予专项资金在我省建成三大竹类种质资源引种保存和试验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秋在我所首次发现烟粉虱以来,烟粉虱已成为南通地区蔬菜、花卉上重要的害虫之一,特别对设施栽培的蔬菜、花卉生产已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烟粉虱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成虫活动量大,极易产生抗性,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为此,我们系统调查了烟粉虱在南通蔬菜、花卉上的寄主情况,以及不同设施栽培的蔬菜、花卉上烟粉虱的发生程度及其消长规律。并在黄瓜上用吡虫啉、敌敌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效果较好的防控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测定了药剂拌种和抗病毒剂以及防虫网+25%吡蚜酮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结果]用60%吡虫啉 FS 2 g a.i./kg干种子量拌种、移栽前10 d 25%吡蚜酮 WP 360 g/hm2喷1次,30%毒氟磷 WP 800倍在水稻秧苗3叶1心期施药1次、移栽后7d再施药1次,防效达到88.05%;用防虫网+杀虫剂在6叶1心期揭网,喷施25%吡蚜酮 WP 1次,炼苗3 d移栽10 d后,再次喷施25%吡蚜酮 WP 1次,所得防效为80.50%。[结论]只用拌种或施抗病毒剂的方法不能很好的控制病害的为害。药剂拌种结合在秧苗2叶1心期、移栽前3d的及移栽后7d 各喷一次杀飞虱药剂防效较好,有条件的地方兼用防虫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NPV)感染宿主昆虫后对宿主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明确病毒在侵染宿主过程中对宿主昆虫GST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50和100PIB/只2种剂量的HearNPV病毒感染3龄棉铃虫,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试虫中肠GST活性与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对比分析病毒感染与未感染健康试虫的GST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棉铃虫在HearNPV感染初期,GST活性显著提高,同时GST表达水平显著上调;随着感染时间的推移,GST活性与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表明病毒感染后对宿主昆虫GST活性的影响与其对GST表达水平的调控相关。【结论】HearNPV感染棉铃虫过程中,病毒入侵能够激活宿主GST基因的表达,但病毒的持续感染最终会抑制GST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