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从南京鸡鸭加工厂的外观健康鸭群中随机采集了86只鸭的泄殖腔棉拭检样,接种鸡胚,分离到26株血凝性病毒。以血清学方法证实其中15株为甲型流感病毒,8株新城疫病毒,1株新发现的Ⅲ型禽副粘病毒(PMV—3/duck/Nanjing/20/1980),另外两株有待进一步鉴定。15株甲型流感病毒分属于Hav4、Hav5和Hav6三个血凝素亚型。对一部分毒株还测定了神经氨酸酶亚型。其中毒株A/duck/Nanjing/114/80(Hav6 Nav5)与A/duck/京科/152/78表面抗原完全一致。本文着重对新城疫各毒株的培养特性、血凝素性质、致病力及免疫原性诸方面进行了研究,初步证实其中一株为速发型、一株为中发型、其余5株为缓发型。(一株失传未测)。某些缓发型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对接种鸡提供坚强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外表健康鸭的粪便接种鸡胚,分离到一株具有血凝活性的病毒,暂称118毒株。病毒颗粒多数呈不规则圆形,直径80~130纳米,有囊膜,膜上有无数排列规则的纤突,其长度约为10纳米。将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可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特征为大部分细胞变圆,折光力增强,细胞质内有小颗粒积聚。本病毒对乙醚很敏感,50℃30分钟能将其灭活,MgCl_2对它无保护作用,对pH3敏感。5-碘-2′-脱氧尿核苷不能抑制其生长。本病毒不能溶解鸡的红细胞。根据本试验所得结果和血凝抑制试验,本病毒可能是一种目前国内新发现的正粘病毒。  相似文献   
3.
从病料中分离布鲁氏菌的方法,是从1887年描述马尔他热病原时开始探讨的。有好长时间,仅能通过动物接种的方法从病料中分离布鲁氏菌。在近代,由于研究了布鲁氏菌的基本生长需要,以及它们对各种抗菌剂的敏感性,已能直接地在选择培养基上做布鲁氏菌的初次分离,而无需通过动物接种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系统图像三维重构的对极几何约束以及SIFT算法基础上,通过RANSAC方法剔除错误匹配点,研究了对极几何关系与SIFT匹配点检测的基本原理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Quasi稠密匹配来处理高精度的曲面图像,进而采用稀疏的匹配点求取相机参数,然后用稠密匹配点对已标定好的图像进行三维重构。  相似文献   
5.
以国道107线新乡至郑州段的改建工程为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大中修的设计和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鉴于传统拔罐的罐内负压压强值的不确定性对人体皮肤造成浮肿、感染等危害的因素,在传统拔罐器件的基础上,与51单片机相结合,设计并制作出了一台可以自动对拔罐吸气、选择与切换脉冲频率使罐内"间歇性"放气并且能数字化的显示罐内压强数值的脉冲式真空拔罐治疗仪系统。该系统克服了传统拔罐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一些伤害,并且实现了拔罐的自动化和数字化,使得拔罐治疗效果得到了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7.
此法只需将嫩玉米浸泡于配制好的保鲜液中,即可达到长期保鲜目的,保鲜期长达6个月以上,品质鲜嫩如初,而保鲜成本每穗约3分钱。  相似文献   
8.
1株野生茶树菇的鉴定及其母种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茶树菇,同时丰富国内茶树菇种质资源,以采自贵州的1 株野生茶树菇NC1 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内转录间隔区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鉴定和母种培养条件研究,包括对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C/N 比、最适温度、最适pH 等。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其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玉米淀粉,其次为葡萄糖或果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其次为蛋白胨,最适C/N 比为30/1~40/1,最适温度为29℃,最适pH 5.0~6.0。研究结果可为野生茶树菇NC1 菌株进一步驯化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