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该试验通过研究钾肥不同基穗比例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得出当钾肥基穗施肥比例为5∶5时水稻产量最高,与不施肥相比产量提高7.9%~8.9%,当基、穗肥比例为6∶4、5∶5、4∶6时稻米综合品质均较高,综合分析得出钾肥基穗肥分期比例最佳为5∶5。  相似文献   
2.
新型肥料--海藻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雪  苏壮 《新农业》2006,(2):41-41
海藻肥是以海藻为原料,经过加工破碎细胞释放内容物,保留了海藻天然活性成分的一种新型肥料。海藻肥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是天然有机肥。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虎林地区水稻精确定量施肥的参数值,进行水稻氮肥精确定量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力地块施用等量的氮肥水稻增产程度和氮肥利用率不同,1号地土壤肥力较高,供氮量为4.82 kg/667 m2,施氮增产53.2%,2号地的土壤供氮量为5.0 kg/667 m2,施氮增产31.6%。肥力越低施氮肥氮肥利用率越高、增产越高。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典型的集硅、喜硅作物,对硅需求量较多,施用硅肥可以增强水稻抗病虫能力、抗倒伏性,而生物肥具有活化改良土壤,提质增效的作用,本试验通过研究硅肥与生物的配合使用对水稻的影响,明确两者配合使用的作用,为其在本地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可以得出,当基肥正常施用的情况下,蘖肥在水稻插秧期施用效果好,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提高616.5kg/hm^2;当基肥不施氮肥时,蘖肥在插秧期施用比返青后施用增产效果好,产量增加642kg/hm^2。综合分析来看,处理3的产量最高,氮肥回收利用率也最高,说明当基肥施用氮肥时,蘖肥在水稻插秧期施用效果最好;当基肥不施用氮肥时,蘖肥亦是在插秧期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穗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倒2叶时施用水稻植株含氮量也最高、穗肥利用率最高、亩产量最高,分别为8.34千克/亩、63.44%、588.9千克,与不施穗肥相比,产量提高12%.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不同密度盐水选种,研究了不同选种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1.17的盐水选出的种子,出苗率和根条数均最高,茎基宽比不选的处理高14.28%,根冠比高9.28%。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钾量级对寒地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洋  陈秋雪 《北方水稻》2012,42(4):26-28
试验研究不同施钾量级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钾量(K2O)为5.25 kg/667m2时,水稻产量最高为635.6 kg/667 m2;当施钾量为3.5 kg/667 m2时,品质各项指标均较好,可以确定施钾量在3.5~5.25kg/667 m2时产量及品质各项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穗肥不同施用时期对寒地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倒3叶期施用穗肥,水稻产量最高,产量比不施用穗肥提高13.66%;在水稻倒4叶期施用穗肥,水稻植株含氮量最高,穗肥氮素利用率为28.57%。  相似文献   
10.
试验于2011~2012年在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进行,以空育131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基蘖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基肥正常施用时,插秧期施蘖肥处理(T3)与返青后施蘖肥处理(T2)相比,分蘖成穗率提高了9.09%(P0.05),成熟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4.50%~15.4%,齐穗期透光率降低11.6%(P0.05),产量增加0.12~0.17 t·km-2,氮素吸收利用率提高12.3%~12.5%(P0.05)。当基肥不施用氮肥时,基蘖肥于插秧时施用处理(T5)与基蘖肥于返青后施用处理(T4)相比,成熟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4.67%~6.51%,产量增加0.12~0.49 t·km-2,氮素吸收利用率增加11.0%~11.1%(P0.05)。综合分析表明,当基肥施用氮肥时,蘖肥在水稻插秧期施用效果最好;当基肥不施用氮肥时,蘖肥在插秧期施用效果好于返青期施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