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6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茎瘤芥新品种涪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涪杂1号茎瘤芥母本是胞质雄性不育系96118-3A,父本是优良的茎瘤芥自交系920154。该一代杂种从出苗至现蕾150~155 d(天),属中熟类型。瘤茎近圆球形,加工性能好,品质优,适于四川盆地茎瘤芥产区种植,一般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最高可达4 000 kg。  相似文献   
2.
茎瘤芥瘤茎生长量与瘤茎相关性状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茎瘤芥主栽品种永安小叶为试材 ,对其瘤茎性状进行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 ,在此基础上建立最优回归方程 :^y =1 974 - 15 4 6 5 1x1+5 886x2 ,sy/12 =5 6 6 85 9g,(^y :瘤茎生长量 ,x1:纵径 ,x2 :纵横乘积 ) ,为田间估测瘤茎生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芥菜的三个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芥菜(Brassica juncea Coss)的三个新变种进行了定名,并介绍了基本性状。‘笋子芥’变种的基本形态特征是肉质茎膨大呈棒状,无瘤状凸起,形似莴笋;‘卷心芥’变种的叶柄和中肋呈抱合状,心叶外露,不叠合成球;‘长柄芥’变种的叶柄特长,叶柄先端中肋分裂成3~5分枝,叶片形成假复叶状,掌状网脉,叶缘多褶皱。三个变种的花、果实和种子与其它芥菜变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5.
“涪杂1号”是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国内率先育成的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Tsen et Lee)杂一代新品种,于2000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目前正在重庆、四川榨菜原料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品种具有播期弹性大,抗逆力强,产量高,品质好,较抗(耐)病毒病及霜霉病,菜形美观,加工成菜率高等显著优点,是一个优良的杂交茎瘤芥新品种,主作榨菜原料栽培.作者于1998-2000年对该品种在重庆涪陵生态条件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如下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并经近年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一般产量达2 500~3 000kg/667 m^2,高产栽培可达4 000 kg/667 m^2以上.  相似文献   
6.
涪杂2号是以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54-5A为母本,以自交系92014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茎瘤芥一代杂种。该品种最显著的特点是产量优势明显,耐先期抽薹,株型紧凑,瘤茎形状美观,皮薄筋少,加工品质好。特别是能在8月下旬〔比正常播期提早15 d(天)〕播种,翌年1月上中旬〔比正常收获提早45 d(天)〕收获。适宜四川盆地茎瘤芥产区种植,一般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高产可达3 500 kg以上。  相似文献   
7.
1982~1984年,重庆、涪陵两所在鉴定整理收集到的400多份芥菜品种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开白花的新类型。原名‘白杆青菜’,在四川省沪县华阳公社青山大队零星栽培,栽培历史已不可考。在其它地区并未发现。 白花芥(如图1),系二年生。株高65~70厘米。叶浅绿色,长椭圆形,长74~81厘米,宽25~29厘米,叶绿波状,叶面中等皱缩,两面无毛;叶柄长27~33厘米,宽2.6~3.7厘米,厚1.1~1.4厘米,横断面呈半圆形,柄上无刺毛,被蜡粉。花柄长1.8~2.2厘米,萼片长0.8厘米,花冠开放时直径2.1~2.2厘米,花瓣乳白色,平展部分长0.8~0.9厘米,宽0.7厘米。角果着生密度为1.1个/厘米,果柄长1.7~2.0厘米,果身长3.5~4.3厘米,果喙长0.7~0.8厘米。种子椭圆形,长1.9~2.0毫米,宽1.4~1.5毫米,厚1.6~1.7毫米,表面皮紫褐色。花期3~4月,角果成熟期4~5月。  相似文献   
8.
中国芥菜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芥菜起源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
茎瘤芥杂种一代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11个茎瘤芥杂交组合及其亲本为试材,研究了F1优势表现特点及其与亲本间的关联性,并对F1主要性状与其产量的关系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F1具有较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瘤茎重(单株产量)和单株鲜重显著、极显著超过大值亲本,瘤茎横径超过大值亲本接近显著水平,菜形指数显著低于双亲均值。叶长、叶宽、瘤茎纵径、根鲜重与大值亲本差异不显著。(2)单株产量超亲优势主要受株鲜重、菜形指数、瘤茎横径等性状优势的共同影响。(3)F1各性状对其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瘤茎横径,其余性状依次为叶长>叶宽>单株鲜重>瘤茎纵径>菜形指数。(4)F1叶长、叶宽、单株产量与父本相应性状值呈显著正相关,F1叶长、根重、单株产量、瘤茎横径与大值亲本值呈极显著正相关,F1单株产量、株鲜重、根鲜重与双亲均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5)单株产量、瘤茎横径平均优势强弱与双亲差值呈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超亲优势受母本值影响较大。还讨论了茎瘤芥杂种优势利用亲本选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