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利用培育过程中的湖北白猪Ⅲ系的一世代的77头育肥猪和39头后备公猪的材料进行了生长胴体和体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配置了用胴体性状或活体性状以估测瘦肉率不同的多元回归方程,并从中选择出“最优”回归方程。还利用了通径分析方法将自变量(X)与依变量(Y)问的总相关分剖为其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用16种交配组合所产4617头仔猪的毛色研究证实:长白猪和大约克猪的白毛色对地方良种猪的两头黑毛色为显性。与几种携带有非白毛基因的杂种交配所产的1572头仔猪同样全为白毛。当用大长通中的杂合子公猪同纯合隐性通城母猪回交时,所得102头回交仔猪中47头为白色,55头为非白色,毛色表型比率与1:1相符(x_c~20.05)。杂合子公猪相交所得的457头仔猪中白毛与非白毛分别为355头与102头,符合予期的3:1(P>0.05)。其余9个交配组合中(8—19组),除一个组合外,也都与预期相符。在培育湖北白猪及其品系的工作中,识别非白毛基因的携带者并予以淘汰,迅速地降低非白毛基因频率。采用三种毛色测交法:(Ⅰ)未知基因型的被测者同纯合隐性个体通城猪交配;(Ⅱ)被测公(母)猪同已知为杂合子的母(公)猪交配;(Ⅲ被测公猪与大群母猪交配。在一定概率水平下被判定为不携带非白毛基因的显性纯合子。公猪在以后的交配所产的仔猪,全为白毛。证明用测定交法以识别非白毛在因携带者的准确性较高,根据测交结果并藉以选择白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