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小麦不同性状对抗蚜性形成的重要性,对抗性因素与抗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旗叶面积对小麦抗蚜性的形成作用最大,其次为旗叶着生角度。  相似文献   
2.
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比较粤西10个甘蔗生产品种甘蔗赤斑病的发病程度与产量损失率.结果表明:甘蔗品种间的发病程度和产量损失均有明显差异.增施氮肥后,甘蔗赤斑病严重度增加,但对产量的增加则因品种而异.在单株测定7个甘蔗生产品种的病害严重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中获知:用来衡量病害严重度的病级与产量损失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建立了病级(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的回归方程:y=4.50C9x-1.5238.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 N、P、K三种肥料不同的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的 4因子 5水平 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全部实施的研究方法 ,得出了甘蔗含糖量高于 14 % ,甘蔗产量高于 75t/ hm2 和产糖量高于10 .5t/ hm2 的最佳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试验结果的验证和大面积的生产性推广证实 :适合于试验地所处的生态环境植蔗区的最佳种植行距为 0 .80 - 0 .85m,氮肥 (尿素 )最适宜用量为 0 .6 t/ hm2 ;磷肥 (过磷酸钙 )施用过多会影响甘蔗含糖量 ,一般以 1.32 t/ hm2 为最适 ;钾肥 (氯化钾 )最适用量为 0 .9t/ hm2 。  相似文献   
4.
咖啡豹蠹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豹蠹蛾属鳞翅目 ,豹蠹蛾科 ,是近年来在黄皮树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该虫以幼虫危害黄皮枝条或主干 ,幼树受害更重 ,一般被害率为6% ,严重达 31% ,甚至死亡。经室内外饲养观察明确 :该虫在粤西地区 1年发生 1代。完成一个世代需 358.6d。向虫孔注射 80 %敌敌畏乳油 100倍液可有效防治幼虫危害。  相似文献   
5.
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对甘蔗含糖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N,P,K三种肥料不同的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的四因子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织设计全部实施的研究方法,得出了甘蔗含糖量高于14%,甘蔗产量高于75t/hm^2和产糖量高于10.5t/hm^2的最佳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试验结果的验证和大面积的生产性推广证实:适合于试验地所处的生态环境所在地植蔗区的最佳种植行距为0.80-0.85m,氮肥(尿素)最适用最为0.6t/hm^2;磷肥(过磷酸钙)施用过多会  相似文献   
6.
螟黄赤眼蜂对甘蔗螟虫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新植蔗田和宿根蔗田释放螟苏赤眼蜂控制甘蔗螟虫,以甘蔗被害节为调查指标,结果发现,螟黄赤眼蜂对黄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在倒6-19节及全株的被害节率都明显低于对照,同时宿根蔗区又好于新植蔗糖区,在宿根蔗区对黄螟的防治效果尤其显著,全株的防效达到22.28%。  相似文献   
7.
湛江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与限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1996-2008年湛江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结合各评价指标的安全指数,分析了影响湛江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1996-2008年,湛江市土地资源状态子系统总体状况较好,但处于缓慢退化之中,压力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的生态安全状况处于逐步改善之中,但总体状况较差,因此湛江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状况一般。(2)人口增长和不合理的化肥施用是湛江市土地资源压力子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较低和农田水利设施差是状态子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和教育科技发展滞后是响应子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3种寄主植物饲养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Lepidoptera:Noctuidae)经研究目前均认为主要是玉米型,而该虫能否在甘蔗、水稻上完成其生活史并对我国甘蔗、水稻的种植构成威胁值得探讨。本研究对采自玉米上的草地贪夜蛾自然种群用3种不同寄主植物饲养,并分别构建草地贪夜蛾两性生命表,比较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甘蔗、水稻的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取食玉米的幼虫;取食水稻的成虫前期最长(27.75 d±0.50 d),且雄蛹体重最轻(153.3 mg±9.1 mg);草地贪夜蛾取食甘蔗、水稻、玉米后其产卵量无显著差异,平均世代周期依次为31.46 d、33.92 d和29.53 d,种群内禀增长率(r)分别为0.19、0.14和0.16,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21、1.16和1.17,净增殖率(R_0)分别为367.01、135.44和101.25。总体而言,采自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在水稻上的适合度低于甘蔗和玉米上,但在甘蔗、水稻上该虫能够完成其生活史实现种群繁衍,本研究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蔗螟虫发生危害与药剂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甘蔗螟虫有黄螟、二点螟、条螟3种,主要分布在3~15节蔗茎上,该段虫量占全株虫量的81.34%。用4种药剂点心防治,结果表明,各处理都可以减少螟害节率,其中以(90%敌百虫晶体30g+18%杀虫双水剂40g)/133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时空综合观分析了禾谷缢管蚜的种群动态,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将禾谷缢管蚜的数量发生动态分为 4 个状态,即凋落状态、初盛状态、盛发状态和衰减状态,认为应在初盛期进行化学防治.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种群具有周期性聚集和扩散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