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近几年黄淮海地区愈发严重的症青现象,为明确症青对大豆产量损失的影响,调查一片发生症青的夏大豆田,将其分成90个小区,调查小区的病株率,农艺性状和产量,分析症青传播规律及其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与发生症青春大豆田距离的增大,夏大豆田症青症状显著降低;除了百粒重外,病株率与大豆产量相关性状均呈显著负相关;无效荚数是与病株率和产量的关系最紧密的农艺性状;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极显著正相关。防止症青应该采取大面积同步进行的"统防统治",在荚期喷施内吸性农药,减少点蜂缘蝽刺吸危害。  相似文献   
2.
皖宿2156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经多年多点试验,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适应区域广等特点,201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适合淮北地区抗虫棉生产的最合理密度和钾肥施用量。[方法]以中棉45为供试品种,采用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探讨密度和钾肥施用量对常规抗虫棉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钾肥对常规抗虫棉果节数和成铃数的影响是正效应。而在整个生长盛’期,密度对常规抗虫棉果节数和成铃数的影响是负效应。从籽棉、皮棉和霜前花的产量方程分析看,密度和钾肥对这3种产量的影响都是正效应,除对霜前花的互作效应很小外,对籽棉和皮棉有较大的互作正效应。密度为40005~44775kg/hm^2。氯化钾在436.5~529.5kg/hm^2时,3种产量都最高,并且钾肥以基肥和初花期各施1/2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为淮北地区棉花的丰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砀山酥梨传统栽培为乔化稀植 ,收益较迟。采取乔化密植栽培 ,加强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整形修剪技术 ,达到早期丰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阔草清80%WG与Surpass 90 EC防除大豆田杂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家春  赵开兵  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475-475,477
阔草清 80 %WG单剂或与Surpass90EC混用在豆田除草对大豆都很安全。阔草清 80 %WG单剂对禾本科杂草基本无效 ,对阔叶杂草防效良好 ,阔草清 80 %WG与Surpass 90EC混用对狗尾草、绿苋、青葙高效 ,对马塘、牛筋草防效优良 ,对铁苋防效一般 ,对马泡果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发挥皖宿2156的生产潜力,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5个种植密度和5个追氮肥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花期追氮量对皖宿2156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植密度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株高,减少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大豆产量先增高再降低,在30万株·hm~(-2)水平下产量最高;花期追氮在可以显著提高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小区产量。皖宿2156的适宜种植密度值为30万株·hm~(-2),在此种植密度下最佳的追氮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7.
2001—2003年,进行了农田杂草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基本摸清了淮北地区农田杂草种类和群落分布。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筛选出一批高效、经济的新型化学除草剂,并配套相应的应用技术,针对部分难除杂草,应用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8.
灵璧县砂姜黑土酸碱度和有机质变化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灵璧县黄湾、韦集2乡镇土壤普查和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化验,表明土壤酸碱度呈下降趋势,其p H值已由偏碱性的8.5下降到偏酸性的6.5,个别田块已接近5.0;2个乡镇的酸碱度相差0.5个单位,说明相邻乡镇的p H值差异是由于施肥习惯、种植模式等人为农事操作造成的,次数分布呈正态分布。土壤有机质从20世纪70~80年代持续增加,以后的近20a则表现出增长缓慢或略有降低趋势。相关分析表明:p H值在6.5~7.0之间,相关系数最高,r=0.279233*,说明土壤有机质积累需要合适的酸碱度。  相似文献   
9.
中黄13在宿州市的种植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州市是安徽省淮北地区大豆主产区,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中黄13是宿州市大豆种植主导品种,占总大豆种植面积的70%以上,是一个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品种。通过近几年国家大豆区试,总结出中黄13在宿州市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宿州市大豆生产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皖宿12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路路  姜磊  沈维良  庄小林  王月英  赵开兵 《种子》2020,(3):138-139,147,F0003
皖宿1208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2008年以中黄13为母本、涡豆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适宜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该品种苗期耐渍,长相清秀、后期耐旱抗病,熟期中等,熟相优,抗病抗倒伏,增产潜力大,经过多年多点和大面积的试验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的特点。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2 497.6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5.24%;生产试验产量为2 425.7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4.31%。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90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