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种子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各种理化反应和生理生化反应的综合结果。国外几个研究小组近10年的研究证实,种子细胞质以玻璃态存在,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种子衰老密切相关,而玻璃化温度又与种子中的糖、蛋白等物质有关。还有一些研究表明,种子中存在被称为美拉德反应和阿马多瑞反应的非酶促反应,这些反应可以在种子水分含量极低的条件下发生,其产物在种胚内的积累成为种子衰老的原因,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抗氧化酶的活性、修饰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种子中糖代谢等途径进而引起种子衰老。  相似文献   
2.
探索了离岸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海鲈的生长参数。养殖海域水温全年平均温度为(23.4±5.8)℃,全年平均盐度为(22.9±4.5)‰。在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中,海鲈的饲料系数(FCR)保持在1.78~1.97,整体存活率为(89.3±5.39)%。海鲈体长与体重关系可用W=0.014 9L3.026 5(R2=0.956)表达,所获b值高于长江与珠江口处所报道数值,但低于韩国Baekya岛海域所报道数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沟垄集雨技术正在逐渐成为我国旱区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简要概述了沟垄集雨技术的概念,综合目前的研究进展,从集雨、保墒和用水三个环节总结了影响沟垄集雨技术效果的因素,分析了沟垄集雨栽培技术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沟垄集雨技术在旱作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种子理化反应与种子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种子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各种理化反应和生理生化反应的综合结果。国外几个研究小组近10年的研究证实,种子细胞质以玻璃态存在,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种子衰老密切相关,而玻璃化温度又与种子中的糖、蛋白等物质有关。还有一些研究表明,种子中存在被称为美拉德反应和阿马多瑞反应的非酶促反应,这些反应可以在种子水分含量极低的条件下发生,其产物在种胚内的积累成为种子衰老的原因,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抗氧化酶的活性、修饰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种子中糖代谢等途径进而引起种子衰老。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灌溉马铃薯施肥现状及肥料利用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马铃薯的生产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养分管理不合理是限制马铃薯产量的 重要因素。2013~2016 年在内蒙古9 个马铃薯主产旗(县)对灌溉马铃薯养分投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灌溉 马铃薯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高,磷、钾肥投入过量与不足并存;58% 的农户氮肥偏生产力低于100 kg · kg-1,具有较大的提 升空间。农户种植规模、产量、氮肥施用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氮素形态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的经济器官是块茎,其形成过程及生理调节机理一直是植物生理和农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马铃薯块茎形成的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发现,光周期、温度、p H、介质蔗糖浓度、土壤紧实度、氮素供应量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或诱导马铃薯块茎的形成,而且这些环境因素主要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的代谢进而影响马铃薯块茎的形成。一些研究还发现氮素形态对马铃薯块茎形成也有影响,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根据其他环境因素影响马铃薯块茎形成的研究进展,推测激素可能介导了氮素形态对块茎形成的调控作用。因此开展氮素形态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机制的研究非常必要,研究结果将为指导马铃薯的养分管理、专用肥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8.
分析了漫灌、喷灌、露地滴灌、膜下滴灌下马铃薯生物量、田间农艺性状、块茎商品特性等.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下,马铃薯苗期到淀粉积累期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及收获时块茎产量、单株薯数、可溶性蛋白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喷灌和漫灌相比,滴灌(露地和膜下)下单株薯数、大薯比率、单株薯质量和淀粉质量分数升高,但还原糖降低.露地滴灌和膜下滴灌下,节水、高产、质优.  相似文献   
9.
基于叶绿素仪诊断的马铃薯氮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叶绿素仪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课题组从2007~2014年采用叶绿素仪进行马铃薯氮素营养状况诊断的研究结果,详细分析了使用叶绿素仪SPAD-502进行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影响因素,确立了诊断叶位,建立了临界SPAD值的计算方法,阐述了临界SPAD值与诊断时间的关系,筛选了适应于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临界SPAD指数SL4-5,总结集成了应用诊断结果指导马铃薯氮肥管理的技术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检验增施CO2对马铃薯组培苗植株光合特性及微型薯产量的影响,选用马铃薯品种夏坡蒂组培苗为试验材料,于2015年在温室条件下进行了两批次试验。结果表明,增加CO2浓度可显著增加植株的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且CO2 750μmol/mol处理>550μmol/mol处理>CK(空气),但增加CO2浓度降低了马铃薯植株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结果还表明,增施CO2增加了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个薯重和单株产量,其增幅随CO2量的增加而增加。上述结果充分证明在温室条件下增施CO2对加速马铃薯微型薯的繁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