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辣椒是众多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包括维生素A、E、C和类胡萝卜素,以及酚类化合物如辣椒素、木犀草素和乌皮素。所有这些化合物都与其抗氧化活性和其他生物活性相关。本文通过对辣椒形态、成分、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进行逐一解析,明确辣椒的生物活性物质,并综述辣椒素在抗菌、杀菌、抗氧化、抗老等方面的作用,为其在畜禽养殖中作为饲料添加剂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离与猪链球菌2型感染密切相关的基因,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了8周龄A/J小鼠感染猪链球菌2型后的脾脏消减cDNA文库,并对其中169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去除冗余的cDNA序列载体并聚类拼接后共获得110条差异表达序列标签(EST)。利用GenBank的BLAST软件分析比较核酸和蛋白质同源性,发现共有36个基因与这些EST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它们分别参与细胞成分、免疫、信号转导、凋亡、转录等重要功能。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有ATP/GTP结合蛋白1(Agtpbp1)、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盒多肽5、核蛋白p68、ATP-依赖RNA解旋酶、真核生物转录因子2亚基(Eif2s2)、Na+/K+-ATP酶转运β3多肽、溶菌酶1、溶菌酶2等基因。结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猪链球菌2型感染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高精料饲喂产生LPS对奶山羊血浆游离氨基酸重分配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选用奶山羊6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6(低精料组)和6∶4(高精料组)的日粮,交叉试验设计,分2期进行,每期14d。在试验第3周测定瘤胃液pH、血液中LPS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自第3周,高精料组山羊开始出现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外周血液中LPS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中各氨基酸含量均发生变化,表现为Glu、Al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Gln、Arg、Thr、Lys、总非必需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总生糖氨基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精饲料比例增加,血浆氨基酸发生重分配,其机理可能与瘤胃pH下降和血液中LPS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高精料日粮饲喂诱导泌乳奶牛发生乳脂抑制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料饲喂导致奶牛乳脂率降低的相关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探究高精料饲喂对肝脏内乳脂前体代谢的影响,揭示奶牛(Bos taurus)发生乳脂抑制的相关机制,将10头泌乳期(25+5)d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4∶6(对照组)和6∶4(实验组)日粮.饲喂20周后实施肝脏血管瘘手术,护理4周,进行如下实验:1)统计奶牛产奶量,每周测定乳成分;2)采集空腹进出肝脏血液,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的含量;3)活体穿刺取肝脏组织,qRT-PCR检测肝脏中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高精料饲喂6~l8周可提高产奶量,18周后乳脂率显著降低(P<0.05).高精料组奶牛肝脏TAG和FFA的净输出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中参与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lc基因(sterol regulating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 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etyl-coa carboxylase,ACC)和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tty acid synthetase,FAS)表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调;参与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基因(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基因(carnitine palmitoyltransterase-1,CPT-1)表达显著上调(P<0.05).高精料饲喂导致奶牛肝脏脂肪酸合成代谢减弱而分解代谢增强,肝脏内乳脂前体物发生重分配,乳脂前体物输出减少,影响了乳脂合成.本研究揭示了高精料饲喂导致奶牛乳脂率降低的机制,为改善奶牛乳脂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受精需要精子运动到雌性生殖道与卵子发生融合,精子的激活运动和超激活运动为精子到达受精部位完成受精过程提供保障。活力低下的精子或无活力的精子占比很高时将对雄性生育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精子活力进行分析是评估雄性生育能力的核心部分。精子的运动性对生育能力至关重要,但目前弱精子症仍然只是一个病理性的描述,对其潜在原因还了解不多,哺乳动物精子运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精子超显微结构及精子运动的几种调控机制进行阐述,旨在对临床研究精子运动的生理过程有更全面的理解,为弱精子症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激素及细胞因子对泌乳的影响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发育及泌乳过程是在机体内分泌系统严格控制下的复杂过程,受到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调控,包括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ul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瘦素(leptin)等。催乳素是启动泌乳最关键的激素。GH对乳腺发育具有直接作用。胰岛素通过改变乳房外周的物质代谢调节乳腺的底物供应。IGF-1可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和存活,从而维持泌乳细胞的数量和泌乳性能,是更直接的促进泌乳和维持泌乳因子。这些激素或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不仅能够调控乳腺发育、启动泌乳以及维持泌乳等重要的生理过程,也直接影响乳产量及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含量。论文综述了激素及其细胞因子对泌乳等的影响,并就其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健康C57BL/6和A/J小鼠常规免疫指标,构建脾脏消减cDNA文库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以探讨两品系小鼠对猪链球菌抗病性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常规免疫指标,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8周龄小鼠脾脏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结果】试验结果表明,A/J品系小鼠血清中IgA水平明显高于C57BL/6品系小鼠(P<0.05),而血清IgG和IFN水平在两品系小鼠间均无显著差异。对筛选的149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去除冗余的cDNA序列载体并聚类拼接后获得56条差异表达序列标签(ESTs)。利用Genebank的BLAST分析核酸和蛋白质同源性比较,26个不同的基因或ESTs具有高度的同源性,2条ESTs未找到同源序列。【结论】筛选到很多EST与信号转导、细胞凋亡及免疫等重要功能基因高度同源,为研究猪链球菌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高精料日粮对泌乳奶牛乳产量的影响,选择12只健康经产奶牛,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对照组)和60∶40(高精料组)的日粮,试验期12周,每周监测乳产量。试验期间每周采集血液样品用于测定外周血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试验结束,采集瘤胃液置-70℃保存待测,肝脏和乳腺组织于液氮速冻后置-70℃保存待测。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的饲喂显著降低了瘤胃pH(P0.05);奶牛外周血GH含量和IGF-1含量从第7周开始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蛋白质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5A(STAT5A)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5B(STAT5B)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乳腺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果提示,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会降低血液中GH和IGF-1含量,抑制GH-IGF-1轴的基因表达及关联的JAK2-STAT5信号途径的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减少了乳产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C57BL/6品系小鼠体内猪链球菌2型感染后的差异表达基因,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的致病机制和抗病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8周龄C57BL/6小鼠感染猪链球菌2型后的脾脏消减cDNA文库.对获得的237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利用GenBank BLAST分析核酸和蛋白质同源性,共获得159条差异表达序列标签(ESTs).试验结果证实,正向文库有34个、反向文库有30个不同的基因与ESTs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它们分别是免疫性能、细胞组分、细胞信号分子、转录因子等的重要功能基因产物.经抑制消减杂交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有免疫球蛋白IgM重链-6、胸腺素4- beta、磷酸酶张力结合蛋白、转磷酸胆碱酶、肽酰-脯氨酰-顺反式异构酶、磷脂酰丝氨酸脱羧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等基因.筛选到较多EST与抗病性相关的重要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且这些基因在猪链球菌2型感染后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提示这些基因在猪链球菌2型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林  艾阳  谢正露  曹洋  张源淑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5):3046-3053
【目的】选取分娩1周后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6头,提前适应期1周后,正式饲喂从2013年6月29日至8月5日,总共35 d(5周),使泌乳奶牛处于热应激状态。进而检测泌乳奶牛乳产量及乳蛋白含量,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葡萄糖以及肝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糖异生作用的变化情况,拟从GH-IGF-I轴的角度阐明泌乳奶牛发生热应激时对糖异生作用及乳品质下降的机制。为进一步揭示奶牛热应激的发生机理及控制奶牛热应激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统计第1—5周泌乳奶牛的产奶量及分析乳蛋白含量,并采集泌乳奶牛颈静脉血液和进行活体采取肝脏组织的方法,检测血液中葡萄糖和GH、IGF-I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对奶牛肝脏组织中HSP70和糖异生的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以及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R)进行检测。【结果】在35 d的饲喂过程中,日间平均气温在32℃以上的持续时间达25 d,且最高温度为38℃,高温持续时间大于72 h,即此气候条件下奶牛处于一个热应激状态。随着泌乳奶牛热应激程度的不断加深,从第1周到第5周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通过比较第5周和第1周泌乳奶牛肝脏中HSP70的表达,发现第5周HSP70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第1周。检测血液中GH、IGF-I以及葡萄糖的含量,发现在第5周的时候其含量均高于第1周且差异显著(P0.05);检测泌乳奶牛肝脏组织中PC和PEPCK的表达水平,发现第5周显著高于第1周(P0.05);通过检测第5周与第1周肝脏组织中GH和IGF-I受体的表达水平,发现GHR和IGFR同样上调,其中IGFR显著上调(P0.05)。【结论】随着泌乳奶牛热应激的程度的不断加深,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其可能是由于垂体分泌的GH刺激肝脏产生更多的IGF-I,即通过GHIGF-I轴上调肝脏糖异生途径关键酶的表达,使糖异生途径处于激活状态。而乳中乳蛋白含量的下降可能是由于其前体物被过多的用来进行糖异生作用,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维持机体正常供能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