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8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苎麻染色体核型和Giemsa C-带型及PMC减数分裂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苎麻品种芦竹青为材料,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有丝分裂以嫩稍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核型和Giemsa带型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18(S)st+2(S)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值与其染色体的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的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减数分裂以2%醋酸洋红压片,发现同一株上幼蕾着生的部位不同,其发育进度不一致,以着生在茎的中,上部的幼蕾发育快,同一枝梗上以着生于下部的幼蕾发育早,而同一幼蕾的PMC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后期I,末期I以及后期I,四分体等阶段同步程度高,同时观察到存在一定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用苎麻芦竹青嫩梢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 F-BSG 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组型和 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_(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 值与其染色体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 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苎麻(Boehmeria nivea L.)是我国特产,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国内外对苎麻栽培、育种、生理生化、形态解剖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苎麻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极少。我们对苎麻染色体形态及染色体结构特征及 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将为苎麻遗传变异,新品种选育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植物激素对苎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激素是近代植物生理学的重要发现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已充分证明,它们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如种子萌发与休眠,发根与发芽,茎的伸长与增粗,开花与结实,衰老与脱落等都与激素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苎麻品种芦竹青的花粉母细胞,以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母细胞整个发育过程与双子叶植物相似。同一株的不同部位。以茎的中上部发育快,同一梗,不同花蕾发育时间不同,数枝梗下部发育早;同一幼蕾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终变期、后期Ⅰ末期Ⅰ以及后期Ⅱ、四分体等阶段同步化程度高。同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存在着一定的商峰期。  相似文献   
5.
湖南是我国主要产麻省份之一,常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单产全国最高,但纤维品质较低,原麻加工质量较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工业对苎麻纤维品质也提出新的要求,纤维品质好的苎麻制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优惠,而纤维品质低劣的原麻及其制品则相形见绌。目前,国际“苎麻热”正波及我国江  相似文献   
6.
苎麻净同化率等几项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产优质纤维,是苎麻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革新的主要目的.众所周知,作物产量90%以上来自光合作用.因此。对作物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甘薯、棉花等作物的光合作用及其有关性状研究颇多,并为育种,栽培提供了一些参考指标。但是,苎麻尚未见到这方面的专题报道。弄清楚苎麻的光合效率及其与品种和肥料等外界条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提高苎麻纤维品质,是当前苎麻生产上的一项紧迫措施。本文拟从纤维品质的层次、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出发,对苎麻优质高产问题进行探讨。一、苎麻纤维品质的层次特点农业生产是以农作物的群体为对象的生产。这些群体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似个体所组  相似文献   
8.
用苎麻芦竹青嫩梢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组型和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值与其染色体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  相似文献   
9.
增产优质纤维,是苎麻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革新的主要目的。众所周知,作物产量90%以上来自光合作用。因此,对作物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甘薯、棉花等作物的光合作用及其有关性状研究颇多,并为育种、栽培提供了一些参考指标。但是,苎麻尚未见到这方面的专题报  相似文献   
10.
苧麻腋芽繁殖技术,是利用麻株去顶(或不上顶)后从叶腋长出的腋芽进行生根成苗的一种快速无性繁殖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从1983年8月开始本研究,1984年3月获得首次成功。一年多来,苧麻腋芽繁殖法经过26批(次)的扦插和小区试验,平均生根率达82.7%,移栽成活率达100%,并成功地运用与苧麻育种和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