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正金坛产茶始于隋(据县志第一卷"舆地志"记载:"金坛设县于隋,物产之特殊者有嵇稻、茶叶"),1906年建茶场(茅麓明农公司),解放前,茅麓公司生产的"国农牌"茅麓旗枪茶即享誉沪宁沿线。1995年江苏省金坛市被命名为"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列入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2009年列为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示范片。近年来,金坛市以创建茶叶标准园为契机,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苏南茶区晚霜冻与茶树冻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苏南茶区9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晚霜冻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位于苏南茶区中间地带的金坛市茅麓茶场的茶树受晚霜冻天气影响和危害的资料进行冻害分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8年来,苏南茶区终霜冻期呈显著提早、晚霜冻日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二者均在20世纪90后期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平均终霜冻期比突变前提早11 ~12 d,平均晚霜冻日数比突变前减少2.3~3.2 d;用隶属函数值可以划分早春茶树冻害级别,表述早春茶树受冻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江苏省35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晚霜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终霜冻期北部迟于南部,最早和最晚终霜冻期相差达20 d;近48年来,全省终霜冻期呈明显提早的变化趋势;各区终霜冻期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了气候突变。笔者还分析了江苏省早春茶树冻害的类型,并用隶属函数值域划分了早春茶树冻害的级别,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许映莲 《茶业通报》1999,21(4):32-32
金坛雀舌品质上乘,由手工制法转为部分机械生产势在必行,也行之有效,并能改善干茶色泽。  相似文献   
5.
苏南茶区无霜期气候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江苏省苏南茶区内9个站点1961-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简称M-K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无霜期的气候变化,以期为苏南茶区调整茶树种植结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苏南茶区无霜期呈显著延长的变化趋势,平均每10a延长7~9d(苏锡常区域);极短无霜期和偏短无霜期均出现在1996年之前;极长无霜期和偏长无霜期均出现在1989年之后;各区无霜期均发生气候突变,宁镇区域和苏锡常区域气候突变点分别为1996年和1984年,突变后平均无霜期分别延长了16、15d。因此,建议苏南茶区茶树品种的种植结构应随气候变化进行调整,宁镇区域和苏锡常区域北部要大力引进早芽种,适度引进特早芽种;苏锡常区域南部适宜大力引进和推广特早芽种。  相似文献   
6.
许映莲 《中国茶叶》2008,30(6):38-38
江苏省金坛市通过建立茶业三大体系,全市茶叶亩产值比3年前提高了44%;无性系良种茶园持续发展,连续4年换种茶园比例保持在茶园总面积的5%左右。全市3.5万亩茶园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4只茶叶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7400亩茶园通过绿色食品产地认证,11只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1800亩茶园通过有机产品产地认证,  相似文献   
7.
正苏南茶区既是江苏省茶叶的古老产区,又是新发展的商品茶生产基地,又以宜兴、溧阳、金坛、句容为重点基地。茶树品种以当地群体小叶种为主,同时先后引进外地良种。根据苏南茶区宜兴、溧阳、金坛、句容四县市近20年间3月份的气象资料和茶树受早春晚霜冻天气影响资料,经过相关分析,证实苏南主要茶区的天气具有同一性,晚霜冻天气过程和茶树萌发期、春茶开采具有同步性。然而,由于逐年之间季风强弱不同,来临的时间或早或迟,造成气候变化差异较大;早春气温呈现出不稳定性,乍暖乍寒,再加上气温日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不同控草措施对丘陵茶园杂草的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3~6月开展了间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稻草覆盖、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4种措施控制茶园春季杂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对茶园春季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与化学除草结果相当,对茶园主要杂草的株高也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间种三叶草处理措施对茶园主要杂草数量、生物量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化学除草对茶园各种主要杂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主要杂草平均株高仅为3.72 cm;中耕除草对茶园主要杂草防效不及稻草覆盖和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