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安康地区魔芋田块频频出现新病害症状的原因,笔者开展田间调查取样、实验室分离鉴定等工作。结果表明,新病害症状均是由根腐病病原菌引起,并且在安康地区根腐病主要为干腐病和干性根腐两类。同时,本文就安康地区魔芋根腐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概述,为根腐病的防控及大田魔芋健康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桂热1号火龙果结果母枝性状、果实性状及其相关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枝条长度与棱厚、茎围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茎段数显著正相关;茎围与棱厚显著正相关。母枝性状中,枝条的棱厚和果实性状相关性最为密切,与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形指数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枝条的茎围与边糖之间显著负相关,但与心糖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火龙果果实多项性状指标间同样存在显著相关性,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果皮厚度四个指标两两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果形指数与单果重、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心糖和边糖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和心糖间显著负相关。92.4%结果母枝的棱厚在14mm以上,单果重随棱厚的增加而增加。此研究结果可为火龙果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从NCBI中db EST数据库获取大量的石斛属(Dendrobium Sw.)EST序列,对SNP与EST的数量及拼接结果之间的关系、SNP碱基置换的偏好性进行了分析。采用DNASTAR软件中的SeqMan程序对获取的16 183条石斛EST序列构建叠连群,得出2 267个叠连群,长度计628 444 bp,发现342个叠连群共含有1 083个候选SNP位点。经统计分析SNP位点平均出现频率为0.17%,平均580.28个bp含有1个SNP位点,每个叠连群含有3.25个SNP位点。不同叠连群SNP位点个数差异较大,其中含SNP位点最多的叠连群共有22个SNP位点。突变中转换和颠换类型差异较大,数量分别为655和408,插入缺失为20个,分别占SNP位点总数的60.5%、37.7%、1.8%。通过对SNP位点所在核酸序列的同源比对分析发现共有1 021个SNP位点所在的核酸序列与同属植物铁皮石斛(D.candidum)的302个基因同源,且同源性基本都在89%以上。  相似文献   
4.
探究氮磷钾配施对陕南地区魔芋生长的影响,为魔芋提供科学施肥参考依据。以‘安魔128’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水平的氮磷钾配施条件下魔芋出苗率、发病率、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氮肥、磷肥、钾肥的偏生产力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且肥料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为P>K>N。综合各项指标来看,N1P1K2处理,即127.5 kg/hm2N+54 kg/hm2P2O5+135 kg/hm2K2O的施肥配比较为理想,最为适合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5.
调查陕西安康地区绞股蓝根结线虫的发生情况及危害种类,揭示绞股蓝连作与根结线虫的关系,旨在为绞股蓝根结线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安康主产区6个调查点的绞股蓝根结线虫病进行取样调查,并采用形态学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安康市绞股蓝主产区均发现了不同程度的根结线虫危害,严重的地块发病率高达75.4%,且发病情况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和海拔的降低而逐渐加重。通过分离鉴定,确定了发生在安康地区绞股蓝上的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目前未见绞股蓝上发现根结线虫危害的报道,这是首次报道陕西省安康地区绞股蓝上发生根结线虫,为进一步分析绞股蓝根结线虫种群及该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最具毁灭性的小麦病害之一,其流行常常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措施。但是,由于新毒性菌系的出现,抗病品种在种植短短数年内便“丧失”其抗病性。研究证实病原菌毒性变异产生新菌系是导致小麦品种抗病性“丧失”的根本原因。近年来,随着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的确定,发现自然条件下我国小麦条锈菌在野生小檗上可以完成有性生殖。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自然发病小檗小麦条锈菌的分离及其单夏孢子堆纯化,利用中国鉴别寄主进行了毒性测定分析。从陕西、甘肃两省的3种感病小檗共分离获得小麦条锈菌菌系8个,其中有1个菌系与已知小种Su11-126的毒性完全匹配,其余7个为新菌系;93个单夏孢子堆群体可分为47个不同的致病类型,包括14个已知小种类型,33个新小种类型;有56个菌系与已知小种的毒性完全匹配,37个为新小种。本研究再次获得了条锈菌自然条件下存在有性生殖并因此导致新菌系产生的证据,证实了野生小檗在我国小麦条锈菌的生活史和病害循环中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桂热1号”火龙果枝条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桂热1号"火龙果结果母枝性状、果实性状及其相关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枝条长度与棱厚、茎围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茎段数显著正相关;茎围与棱厚显著正相关。母枝性状中,枝条棱厚和果实性状相关性最为密切,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形指数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枝条茎围与边糖(外围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显著负相关,但与心糖(中心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果实多项性状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果皮厚度4个指标两两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果形指数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心糖和边糖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和心糖间显著负相关。92.4%结果母枝的棱厚在14 mm以上,单果质量随棱厚的增加而增加。综合来看,棱厚16~18 mm的结果母枝,所结果实个头相对较大,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果皮也较薄,综合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8.
一种魔芋新虫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魔芋叶柄基部被咬食进而导致整个植株感病的原因,以期揭示魔芋虫害与病害的内在关系,为大田魔芋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人工喂养试验进行证实。田间调查结果发现,在安康、汉中、宝鸡等地均发现鼠妇咬食魔芋叶柄基部进而导致魔芋感病的现象,且多发生在潮湿荫蔽的地块;室内试验表明,鼠妇主要咬食魔芋叶柄基部和叶片。此外,鼠妇对魔芋器官的咬食程度因品种不同略有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鼠妇是一种魔芋新"害虫",也是魔芋病害的诱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林芝地区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的鉴定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与流行相对独立的一个区系,小麦条锈病是严重影响西藏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林芝地区是西藏自治区小麦条锈病重要的常发区和流行区。已有研究证实,小檗是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之一,并在我国小麦条锈菌致病性变异产生新菌系和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过程中起作用。林芝地区小檗种类较多,但目前对林芝地区小檗是否能作为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缺乏相关的研究和报道。本文针对小麦条锈病常发区的西藏林芝地区小檗资源进行了调查,对小檗能否作为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6种小檗在林芝地区常见且分布广泛,均是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这对进一步研究西藏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与病原菌致变性变异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木薯优良品种“华南124”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南124"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分别在无性培养系建立,芽的增殖,生根和移栽4个阶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 6-BA 1.0 mg.L-1培养基较适合诱导腋芽萌发;MS 6-BA 2.0 mg.L-1适合作为组培苗的增殖培养基;1/2MS NAA 0.1mg.L-1作为组培苗的生根培养基较好。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在70%左右,气温低,基质水分多易造成移栽组培苗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