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葛雨萱  周肖红  刘洋  王亮生 《园艺学报》2014,41(9):1833-1845
就黄栌属种质资源分布、栽培管理、繁殖及资源利用、化学成分及叶色研究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黄栌光照、水分、土壤营养等栽培管理条件,病虫害防治办法及种子繁殖、嫁接、扦插、组织培养等繁殖技术进行了详细总结,重点对叶色研究、药用成分进行了阐述,从遗传育种、叶色、化学成分利用等方面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黄栌新品种选育、叶色人工调控、功能成分研究利用及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是黄栌属植物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2011 年秋,选取长势一致的4 年生灰毛黄栌(Cotinus coggygria var. cinerea Engl.)组培苗, 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水杨酸、柠檬酸和蔗糖水溶液,研究其对叶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 浓度为0.01 mmol · L-1 的赤霉素处理可以推迟灰毛黄栌的落叶期,从而使叶片观赏期平均延后5 d;用浓 度为0.5 mmol · L-1 的水杨酸处理,会使叶片观赏期平均推迟7 d,而浓度为1.0 mmol · L-1 的水杨酸处理, 叶片的观赏期平均提前了3 d;喷施4.8 mmol · L-1 的柠檬酸和200.0 mmol · L-1 的蔗糖溶液,都能显著提高 灰毛黄栌叶片中花青素的相对含量,使叶片更红,并且使叶片的观赏期分别提前了6 d 和9 d。  相似文献   
3.
对油松、白皮松古树林下野生地被植物种类进行调查,旨在为古树下植被生态恢复提供依据。通过对香山公园碧云寺、十三陵永陵2个区域的油松、白皮松古树林下野生地被植物种类进行调查,记录古树林下各样方内全部植物的种类、株高,植株数量、频次及覆盖面积,计算各植物种类的相对多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和重要值,并依此对地被植物进行优势种分析。结果显示,香山公园碧云寺油松古树林下夏季地被优势种为求米草、青绿薹草、多花胡枝子和短尾铁线莲;白皮松古树林下夏季地被优势种为求米草和短尾铁线莲;十三陵永陵油松古树林下夏季地被优势种为多花胡枝子、荆条和求米草,白皮松古树林下夏季地被优势种为多花胡枝子、荆条、抱茎苦荬菜、青绿薹草和酸枣。不同区域及不同种类古树林下地被植物存在一定差异,但求米草、多花胡枝子和青绿薹草在香山和十三陵地区均为野生优势种,可考虑在古树地被恢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草末堆肥过程中的体积、重量、pH值、EC值、含水量、硝态氮含量、氨态氮含量和发芽指数等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研究了添加已腐熟堆肥和EM菌对草末堆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草末堆肥体积和重量变化较大,特别是前7 d体积减少很快,后期变化减弱。草末中添加腐熟堆肥可以控制堆肥臭味,减少氮损失,降低堆肥的pH值和EC值,减少结块,提高堆肥的品质;草末堆肥时添加EM菌也起到一定消除臭味作用;建议使用已腐熟堆肥作为草末堆肥的配料,草末和已腐熟堆肥以3∶2的体积比混合,EM菌可视成本和操作便利情况酌情添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光环境(相对光强分别为全光的100%、70%、40%、25%)对黄栌光合生理特性及营养生长和叶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黄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依次降低;黄栌的主枝长度和叶片数量减小;叶片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70%全光下叶面积最大。在生长期,全光及高光处理下的黄栌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低于中、低光照的处理,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较高全光下叶色为黄绿色且叶片较薄,而较低光照下叶片深绿而厚。在变色期,全光及高光处理下的黄栌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花青素含量逐渐增加,叶片呈现变红过程,但全光下黄栌叶片出现一定的日灼现象,而中、低光照处理时黄栌叶片基本没有花青素的积累,叶片直接由绿色变为黄色。因此,我们认为黄栌属于喜阳不耐阴植物,但考虑到全光下叶片易出现日灼现象,稍遮阴(大于70%全光)是黄栌的最适光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调查古树油松下地被状况并研究不同地被状况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对北京香山公园内古树油松下地被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分析地被植物特征,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地被状况的古树油松下土壤细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春季古树油松下地被植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抱茎苦荬菜、短尾铁线莲、求米草、胡枝子、菊花脑.夏季古树油松下地被植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狗尾草、求米草、菊花脑、胡枝子、薹草和铁苋菜.[结论]不同地被状况的土壤在四项Alpha多样性指数上差异不显著,野生地被土壤的菌种丰富度最高,人工地被土壤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三种地被状况的土壤样品中优势菌群均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最大相对丰度为酸杆菌门.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香山公园不同植物配置对黄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MiSeq)对不同年份和不同地点采集的黄栌根际土壤中的真菌进行ITS+5.8S rDNA基因测序、细菌进行16S rDNA基因V3-V4区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香山公园黄栌根际土壤样品中真菌多样性明显高于2016年,而且2018年驯鹿坡健康黄栌根际土壤的真菌多样性高于发病黄栌,有5个土壤样品中黄栌枯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检测为阳性。2018年驯鹿坡发病黄栌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最低,而2018年阆凤亭侧柏下健康黄栌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带毒平板法测定了4种松科(Pinaceae)植物和3种柏科(Cupressaceae)植物的针叶或鳞叶粗提物对黄栌(Cotinus coggygria)枯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7种植物中,砂地柏(Juniperus sabina)鳞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强,其抑菌率达到85.83%;其次为雪松(Cedrus deodara)针叶提取物,其抑菌率为60.53%;白皮松(Pinus bungeana)针叶、华山松(Pinus armandii)针叶、油松(Pinus tabuliformis)针叶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鳞叶提取物的抑菌率分别为32.71%、28.89%、25.84%和11.21%。桧柏(Juniperuschinensis)鳞叶提取物的抑菌率仅为5.35%,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其他6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率与对照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香山黄栌叶色和色素组成的相互关系及时空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北京香山不同海拔处生长的黄栌为材料,分析叶色(明度L*值、色相a*值和b*值、彩度C*值)与叶片色素组成(花青素苷、黄酮醇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色相a*值与叶绿素含量成负相关,与花青素苷含量成正相关,即叶色变化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花青素苷含量的增加是黄栌叶片绿色褪去、红色显现的主要原因;黄酮醇苷含量有上升的趋势,影响叶片的明度L*值和色相b*值;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稳定,与叶色变化无显著相关性。2007年秋季调查香山从195~564 m范围内不同海拔高度处黄栌叶色和色素组成的时空变化规律。时间尺度上,高海拔564 m和中海拔466,315 m处的变色规律基本一致,以564 m处样地为例,从10月12日起黄栌叶片的边缘或沿叶脉处已开始变红,至10月24日色相a*值达最大值,呈现出最佳观赏效果,随后色相a*值逐渐下降;低海拔195 m在10月4日—11月9日间,色相a*值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空间尺度上,高海拔564 m处的黄栌变色较早,叶片变红后,落叶加快,适合前期(10月20日至10月28日)观赏。中海拔466和315m处黄栌与高海拔564 m处变色期一致,但红叶期持续时间久,观赏期长...  相似文献   
10.
黄栌叶片变色期生理变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0年秋季以4个不同叶色类型的黄栌("黄"、"橙红"、"紫红"、"红")为材料,调查其在秋季变色期叶片内的花青素相对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叶色类型黄栌的花青素相对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10月24日达最高峰,其中"紫红"的含量最高,达306.55个色素单位,而"黄"的含量最低,仅42.25个色素单位.不同叶色类型黄栌叶片间可溶性糖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均在叶色变化过程中降低."紫红"的pH值低于"黄"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同一株树上绿色叶片的pH值明显高于红色叶片.通过1998,1999和2001年3年叶色改善试验,发现喷施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以500 mg·L-1乙烯利效果最佳,花青紊相对含量达到最高,且叶绿素含量缓慢下降,由此可见,施用适当浓度的乙烯利有利于延长红叶的观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