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背景下,边境地区在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中的支点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其在农业合作过程中可发挥的重要作用。选取新疆吉木乃县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其开展农业合作的产业基础、发展优势、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用好两种资源、强化政策创设、健全合作机制等方面探讨沿边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发展思路,并对吉木乃县未来发展路径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姜晔  茹蕾  杨易  李岩 《世界农业》2019,(1):99-103
中国是世界食糖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既是生产大国也是主要的净进口国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国之一。面对国内巨大的食糖消费市场与高企不降的食糖生产成本,合理利用国际资源与市场,推动糖业"走出去"成为中国糖业发展的新契机。目前,中国糖业"走出去"已在东南亚、大洋洲、南美洲、非洲等区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糖业"走出去"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数量及规模水平有限。结合中国糖业发展需求与"走出去"基础,建议以东南亚、非洲为重点加强蔗糖产业资源开发合作,建立境外原料保障基地;以美洲和大洋洲地区为重点加强投资合作,参与国际糖业竞争,提升中国糖业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东盟地处"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农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优势互补、基础良好、成效显著,农业投资合作发展尤为迅速。东盟在中国农业对外投资中地位显著,中国在东盟农业投资企业数量多、投资金额大、合作领域和产业链广泛,带动当地农业和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政府间合作正在由援助、技术合作向战略顶层对接全面拓展,企业投资合作正在从独立经营模式向园区集聚模式转型。下一步,建议从战略对接、产业合作、模式创新、平台搭建、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推动合作层次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4.
张倩  茹蕾  陶畅  张浩 《世界农业》2023,(10):138-140
<正>2023年2月,中国与柬埔寨就打造“钻石六边”合作架构,重点建设“鱼米走廊”等达成重要共识,共同开启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新时代。本文基于赴柬埔寨多省及我国江苏省实地调研,探讨中柬在水稻、渔业等领域开展“点对点”合作的基础,中柬共建“鱼米走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务实推进中柬农业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建议。1中国与柬埔寨共建“鱼米走廊”的基础江苏省是中国鱼米之乡。柬埔寨西北部和洞里萨湖区(1)是其重要的粮仓和“鱼仓”。中柬“鱼米走廊”共建基础好。  相似文献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旨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乡村振兴运动,通过推行立法、规划配套、农地改革、三产融合、服务配套、资金保障、人才培养和基建完善等一系列措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解决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等方面问题上成效显著,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通过对柬埔寨当地农业部门、科研机构、种植养殖户、农村合作社、社区组织、涉农企业等各类农林渔业主体近5 000人次的调研,深入剖析了柬埔寨农业发展总体情况和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提升柬埔寨农业发展的建议,以期推动中柬农业合作高质量发展。1柬埔寨农业发展总体效率水平较低1.1 自然资源优势显著,但农业增长缓慢,面临气候变化挑战柬埔寨位于湄公河下游,国土面积90%是平原,2019年农业用地达到556.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0.7%,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斯坦是第一个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签订双边合作协议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也是中亚最大国家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研究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现状及中哈农业合作潜力,对推动两国农业合作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主要特点,农业种植业以粮食、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为主,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渔业资源也有一定优势。但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等。中哈农业合作有一定基础且潜力较大,农业合作机制已初步建立并以科技合作为主,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农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新疆在两国农业合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基于对农业基础和合作现状的分析,本文对未来两国农业合作前景做出基本研判,即农产品贸易继续以互补性强的产品为主,科技合作以旱作节水和农产品加工等技术为主,农业投资以全产业链投资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