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一种提高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补判效率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解译中不确定地物的补判通常利用GPS手持接收机在野外进行,这种方法常常耗财、耗时、耗力。提出利用Google Earth上部分地区具有的高分辨率影像,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解译过程中部分不确定地物进行补判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利用Google Earth在室内就可以对遥感监测解译过程中的部分不确定地物进行可靠补判,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2.
保障农村用水安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鉴于2014年汛期以来,河南省遭遇了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以及驻马店市多地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粮食绝收的实际情况,对驻马店市农村供水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目前驻马店市农村用水供需现状,提出了解决农村用水安全问题的对策,即兴建农村供水安全工程,科学规划与发展集中供水工程。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全自动人工降雨系统,对人工模拟的裸露坡沟系统进行了3组不同降雨强度的模拟试验,对坡沟系统侵蚀产沙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沟系统侵蚀产沙量随降雨历时增加呈波动增加趋势,沟谷中部和坡面过渡区域侵蚀发育较早且发展最快,沟谷产沙及沟谷径流含沙量对坡沟系统出口径流含沙量的贡献最大,坡沟系统中沟谷中下部和坡面-沟谷过渡区域为侵蚀易发区域。在实践中建议采取工程和植物措施,着重治沟、兼顾治坡,有助于控制黄土高原沟道的侵蚀产沙。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治理小流域水沙输移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土流失的尺度特征及尺度效应一直是土壤侵蚀研究的前沿。文中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不同空间尺度互为嵌套的小流域(5.97km~2的王茂沟小流域和70.1km~2韭园沟小流域)监测数据的分析,比较了流域治理措施实施后不同空间尺度小流域产流产沙过程及其对降雨事件的响应,揭示该流域淤地坝建设等措施对小流域泥沙输移特征的影响及其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尺度小流域径流对降雨响应过程均十分迅速,且退水后几乎没有基流,这同南方丘陵区小流域不同;王茂沟和韭园沟小流域径流量迅速增大,达到峰值后逐渐回退,大致在降雨停止6小时后完全消退;源头小流域(王茂沟)地表径流系数相较更大尺度小流域(韭园沟)略低,土壤流失量则相反;治理后的韭园沟小流域高含沙水流现象减少。重力侵蚀仍是源头区域发生高含沙径流的潜在影响因素,小流域尺度水土流失防治应重点治理源头区域。  相似文献   
5.
当前,一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在创业的迷途中把目光瞄上网上形形色色的加盟广告,然而鱼龙混杂的加盟让不少创业者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