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茎尖菜用甘薯最佳栽培密度。[方法]以大叶型品种福薯7-6、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及中等花叶型品系徐菜薯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同栽培密度下,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最高、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最低,产量受叶型影响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密度下,产量有所差异,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和中等大小花叶型品种徐菜薯2号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产量,最适密度为20 cm×20 cm至20 cm×15 cm;不同密度处理对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影响不显著,栽培条件好的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选择20 cm×25 cm。[结论]该研究可为甘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合作日益密切,分析了CIP基于甘薯基础的研究现状和管理模式,归纳和探讨了CIP可供借鉴学习的研究方向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植物WRKY转录因子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RKY转录因子是一个大的植物转录因子家族。该转录因子家族最显著的特征是家族各成员至少包含一个WRKY结构域,该结构域的N-端有一个高度保守的WRKYGQK基序,C-端为一个锌指类似结构域(zinc-finger-like motif),一般组成为C-X_(4-5)-C-X_(22-23)-H-X-H。WRKY转录因子通过WRKY结构域与下游目标基因启动子区的W-box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WRKY蛋白除了广泛参与植物种子萌发与休眠、叶片衰老、代谢、激素信号转导外,还参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生理生化反应过程的调控等新功能。综述了国内外有关WRKY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的调控功能,以期为全面研究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国内外甘薯主要地上部专用品种的遗传关系,利用多态性高的30对SSR分子标记对国内主栽的16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30对SSR分子标记共检测出169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可获得2~16条多态性条带。基于SSR分子标记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处,将16份材料聚为3个类群。16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22至0.863之间,其中观赏甘薯黄金叶与菜用甘薯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较低(0.522~0.626),与鄂菜薯10号的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0.522);而菜用甘薯材料之间,薯绿1号和台农71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863,遗传差异较小,薯绿1号和鄂菜薯10号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0.522,遗传差异较大。这些信息可为地上部专用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30份海南地区引种甘薯种质资源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热带地区甘薯引种和新品种培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农艺性状比较筛选出在海南地区适应性较好的30份甘薯引种种质资源,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0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其在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11对SSR引物可扩增出57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条,多态性百分率93.0%,平均每对引物5.18条。经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30个甘薯品种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42~0.96,平均为0.62,甘薯品种间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以0.61的相似系数为阈值,30份材料聚成3大类。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1999—2022年我国水稻新品种保护申请量和授权量,阐述了我国新品种保护和DUS测试的发展现状,剖析了该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水稻新品种保护和优化DUS测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我国水稻新品种保护和DUS规范测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甘薯起源于中南美洲,国外引进种不仅能够提升我国资源总量而且将会极大改变甘薯遗传基础狭窄的育种瓶颈。本文利用30对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引物通过高通量核酸片段分析仪对378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分型,鉴定了国家甘薯种质资源试管苗库(徐州)中的引进种种质,分析了引进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为甘薯引进种的利用和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ROSize3.0软件读取条带,获得01数据库,将01数据导入Darwin软件计算Jaccard遗传距离矩阵,利用MEGA 10对遗传距离矩阵聚类分析,并用iTOL进行注释,利用Structure 2.3.4对甘薯种质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对378份引进种进行分析,共扩增获得120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4个多态性位点。遗传距离矩阵结果显示种质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6207,遗传距离最小为0.0448,平均遗传距离为0.4027。利用MEGA10进行聚类,在遗传距离为0.2960处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I包含29份种质、类群II包含104份种质、类群Ⅲ包含245份种质;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在ΔK=2时值最大,划分为2个组群,聚类与...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广普及无公害牛蒡生物防治技术,针对牛蒡园中的牛蒡长管蚜,进行了黄色、蓝色黏虫板在不同挂板方式下诱杀牛蒡长管蚜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针对牛蒡示范园中的牛蒡长管蚜,黏虫板的挂板方向和挂板位置对牛蒡长管蚜的诱杀效果影响较小;不同挂板密度和挂板高度对牛蒡长管蚜的诱杀效果影响显著。黄板挂板密度为600张/hm2时,诱杀数量最多;蓝板挂板密度为750、900张/hm2时,诱杀数量最多;黄板和蓝板挂板高度分别为20和40 cm时诱杀效果较好;各种挂板处理下,黄色黏虫板的效果均优于蓝色黏虫板;综上,防治牛蒡长管蚜,设置黄色黏虫板、挂板高度低于20 cm、挂板密度为600张/hm2时,能够取得较好的牛蒡长管蚜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