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温室盆栽,研究了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pa)幼苗在4种不同土壤水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80%、60%、40%、20%)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对厚荚相思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厚荚相思苗高、地径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厚荚相思幼苗处于胁迫环境中,其中土壤含水量在40%~60%时较有利于厚荚相思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桉树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比研究了几种不同工艺桉树肥料(蒸气肥、硫酸肥、包衣缓释肥、林场自制无机肥和有机-无机肥)及活性肥对桉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桉树施用不同工艺桉树肥料作基肥,其对桉树促进作用胸径比不施肥CK增加了4.00%~12.86%,树高比CK增加了4.40%~16.47%;材积比CK增加了11.50%~38.56%。而不同生产工艺肥料对桉树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同,蒸气肥与硫酸肥对桉树树高促进作用较明显,包衣肥对桉树胸径促进作用较明显,而有机-无机肥能较好的促进桉树材积的积累;在施用桉树专用无机肥的同时配施活性肥,能更好的促进桉树生长,但过量施用活性肥反而会抑制桉树生长。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照条件对苹婆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光强下苹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幼苗的生长特性及其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特征,为苹婆幼苗合理栽培和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遮荫处理模拟4种不同的生境光强:全光照(100%NS透光率)、一层遮荫(41.3%NS透光率)、二层遮荫(14.3%NS透光率)和三层遮萌(3.6%NS透光率),测定不同苹婆幼苗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叶面积、一级侧根数等生长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随着光照强度降低呈上升趋势,叶绿素a/b值随着光照强度降低呈下降趋势;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苹婆幼苗的苗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平均单片叶干重、主根长度、一级侧根数、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整株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整株干重、根冠比均呈先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且都在41.3%NS下达到最大;而叶柄长呈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并在3.6%NS达到最大;平均单片叶面积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14.6%NS下达到最大值;比叶重则呈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在100%NS光照下值最大。表明全光照和3.6%透光率条件会抑制苹婆幼苗的生长,50%左右的对幼苗更适宜。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料处理对麻风树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麻风树实生苗为试材,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比施肥对麻风树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都显著提高了麻风树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经方差分析,氮肥对麻风树生长和生理影响最显著,磷、钾分别对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模糊综合分析表明,在9种配比施肥处理中,N2P3K1(即N、P、K施入量分别为1.00、1.60、0.15 g/株)处理对麻风树苗期生长和生理指标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包衣缓释专用肥(B)、水蒸气造粒专用肥(Z)、硫酸造粒专用肥(S)及有机-无机肥(L)对桉树(Eucalyptus L Herit.)幼苗叶片营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8个月后,不同肥料处理均能有效促进桉树幼苗的生长,与对照相比,对地径增加的幅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有机-无机肥(27.49%)、包衣缓释专用肥(25.99%)、蒸气造粒肥(24.30%)、硫酸造粒肥(14.59%);对苗高增加的幅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包衣缓释专用肥(65.68%)、有机-无机肥(60.36%)、硫酸造粒肥(59.76%)、蒸气造粒肥(58.58%)。有机-无机肥处理的桉树幼苗叶片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00%、4.02%、6.57%;包衣缓释专用肥处理的桉树幼苗叶片全氮、全磷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44%、1.86%,而2种常规无机专用肥处理8个月后已基本失去供肥能力,桉树幼苗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低于对照或与对照持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L9(3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N)磷(P)钾(K)配比施肥下巨尾桉GL9(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叶片、根系中有机酸种类及质量分数和根系有机酸酶活性。结果表明:叶片有机酸质量分数是根系的4.03~6.64倍;与对照(CK)相比,N3P2K1、N2P3K1的叶片有机酸质量分数分别比CK低7.44%和19.70%,其余配比均比CK高;而根系中N1P2K2、N1P3K3、N2P3K1的有机酸质量分数比CK低22.02%~31.07%,有机酸质量分数越低,表明巨尾桉的养分越均衡,肥料的元素配比越合理。叶片中苹果酸、柠檬酸、乙酸占所有酸的85.21%~95.32%,根系中苹果酸及柠檬酸占所有酸的54.99%~85.21%。相关分析表明,叶片与根系的总有机酸质量分数均与苹果酸、柠檬酸显著相关(p0.05),这两种酸作为巨尾桉的优势酸,可能是植物遭受养分胁迫的指示型酸;而有机酸酶PEPC、NAD-IDH酶活性与根系有机酸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PEPC是促进巨尾桉根系苹果酸、柠檬酸积累的重要酶,NAD-IDH是与有机酸分解相关的酶。N素和P素是影响有机酸的主要因子,高氮低磷的配比加剧植物养分胁迫,产生更多的有机酸。综合分析表明,中氮高磷低钾的配比即N2P3K1遭受的养分胁迫最小,有机酸的质量分数最低,推荐最佳N、P2O5、K2O施肥量分别为15、9、6 g·株-1。  相似文献   
7.
配方施肥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配比施肥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对生长及光合生理指标测定表明,不同处理的刨花润楠的地径生长量比对照(CK)提高9.14%~123.60%;株高生长量比CK提高10.14%~86.12%;生物量比CK提高0.85%~74.87%。对刨花润楠光合指标影响是叶绿素总含量比CK增加12.58%~67.65%;净光合速率(Pn)值比CK提高6.0%~294.33%;蒸腾速率(Tr)值比CK提高27.80%~280.51%;气孔导度(Gs)值比CK提高0~300.00%;施肥对胞间CO2浓度(Ci)值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波动,CK的胞间CO2浓度(Ci)值最高。氮肥是影响株高、生物量生长、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生理指标的重要因子,钾肥是影响地径生长的重要因子。综合评价表明,施肥量为N:240 mg·株-1、P:36 mg·株-1、K:162 mg·株-1 (按纯N、P、K含量计算)对刨花润楠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实验以尾巨桉DH32-29(E.urophylla×E.rga ndis DH32-29)为实验材料,用沙培法研究外源磷(P)对铝胁迫下尾巨桉生长和生理方面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1)5 mmol· L-1铝显著抑制尾巨桉的根、茎、叶生物量,显著提高根冠比。(2)铝胁迫抑制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降低ω(叶绿素a)/ω(叶绿素b)值。(3)铝胁迫下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大,膜脂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显著增加,细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显著降低,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显著增大。(4) P缓解铝胁迫对光合色素的影响以及调节活性氧代谢以维持细胞膜结构稳定,有效缓解铝胁迫对尾巨桉生长、光合色素以及抗性生理造成的伤害,磷铝互作有利于缓解铝胁迫,P施用浓度为200μmol· L-1时,缓解铝胁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刨花润楠对硝酸铅胁迫的生长和生理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刨花润楠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硝酸铅处理下的地上和地下生长指标、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叶绿素含量以及电导率等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300 mg/L)的胁迫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过高浓度的胁迫则抑制生长.刨花润楠幼苗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以及保护酶SOD活性均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略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刨花润楠幼苗对硝酸铅具有一定的抗性,适宜在一些硝酸铅污染地区进行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10.
以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林为对象,进行氮、磷、钾配方施肥正交试验,探究了对刨花润楠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不施肥对照组,各施肥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全氮、磷、钾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以及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在不同水平上对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酶活性均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氮磷钾配比N2P3K1时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