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园地选择、良种选择、种苗繁育、建园、合理施肥、整形修剪、促花、疏果保果、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阐述菠萝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桂热2号"红茶香气成分构成,为"桂热2号"红茶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红茶工艺(CT)、新红茶工艺(XG)将"桂热2号"茶树鲜叶制成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并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香气成分,分析香气特征。[结果]"桂热2号"红茶主要香气成分有咖啡因、芳樟醇、苯甲醇、苯甲醛、苯乙醇、2-甲基丁醛、水杨酸甲酯、橙花醇等。"桂热2号"红茶香气主要表现为甜毫香和花果香,XG能将工夫红茶香气特性从花果香到甜香转化,且持久性更好。[结论]新工艺(XG)能影响桂热2号红茶的香气及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3.
介绍广西白茶发展的优势;分析广西白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广西白茶面临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加工金毫红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茶的品质及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的综合效益,采用桂热2号鲜叶为原料,将轻晒青、轻摇青、分段干燥方法与红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并对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加工出形美质优的金毫红茶产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为广西黄茶加工提供技术支持,丰富广西区内黄茶种类。[方法]使用桂热2号茶树品种一芽一叶为原料,比较不同加工工艺(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以确定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参数。[结果]适合加工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杀青→初闷→揉捻→整形理条→复闷→智能烘干→提香;关键技术参数为:萎凋原料失水率25%~35%;杀青4~7 min,杀青温度180~220℃;初闷温度为25~35℃,使用速包布初次闷黄,初闷时间2~4 h;整形理条,理条温度70~90℃,整形时间5~8 min,使用速包布再次闷黄,闷黄时间2~4 h;智能烘干温度为60~70℃,烘干时间为90~120 min;提香温度为85~90℃,提香时间为30~40 min。[结论]采用新工艺生产的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外形芽头肥硕显毫、杏黄亮,汤色浅橙黄亮,花香、毫香甜香清长,滋味浓醇,鲜爽含芳,叶底肥硕、绿黄、匀较亮。  相似文献   
6.
对桂热1号黄茶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并在黄茶传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工艺创新,同时提出了桂热1号黄茶最佳加工工艺,为今后开展桂热1号黄茶加工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桂热1号黄茶的开发,丰富其产品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7.
乌榄优良株系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榄为对照,对4个乌榄株系进行多年大田品比试验,观察其物候期、产量、果实经济性状、抗性等.结果表明,“桂榄1号”株系具有早结丰产、品质优良、抗性强等特点,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崇左市山黄皮种质资源概况和山黄皮的生物学特征,通过对广西崇左市野生山黄皮资源的调查,收集引进50份野生山黄皮种质资源,从中选出可在生产上应用的6个优良单株,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崇左市山黄皮资源的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山黄皮市场;重视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繁育推广;建立示范基地,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加强山黄皮保鲜和产品深加工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甘蔗宿根矮化病(Clavibacter xyli subsp.xyliDavis et al.)是甘蔗的主要病害之一,于1944~1945年首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甘蔗品种Q28上发现[1]。我国1986年确诊存在RSD之后,广东[2]、福建[3]、广西[4]曾对全省蔗区进行普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加工工艺下不同品种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旨在进一步了解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对紫芽茶叶香气成分的影响,为紫芽茶叶加工技术提升及香气品质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乌牛早、南山白毛和紫娟3种茶树品种的紫色芽叶制成的4类茶样[直接烘干茶(对照)、绿茶、白茶、红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其香气成分,结合感官审评,分析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对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乌牛早绿茶感官品质综合表现最佳,总分为90.65分。从12个茶样中共检测出40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和醛类在香气成分含量及种类上占据主导地位,酯类、烯烃类、酮类和其他类的种类及含量均较少。醇类和醛类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84.37%(乌牛早对照)和13.44%(乌牛早红茶)。β-芳樟醇、氧化芳樟醇(呋喃型)、脱氢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苯甲醛和水杨酸甲酯等成分相对含量较高;β-芳樟醇和氧化芳樟醇在绿茶中相对含量较低,脱氢芳樟醇和烯烃类物质在绿茶中相对含量较高;不同品种紫芽茶叶的β-芳樟醇相对含量排序为乌牛早>紫娟>南山白毛,相对含量最高为54.05%(乌牛早对照),最低为19.10%(南山白毛绿茶);氧化芳樟醇(呋喃型)在南山白毛茶样中相对含量较高,其中在南山白毛白茶与南山白毛红茶中相对含量相差较小;不同品种紫芽茶叶的香叶醇相对含量排序为乌牛早>南山白毛>紫娟,相对含量最高为6.39%(乌牛早红茶),最低为1.76%(紫娟白茶);醛类在紫娟茶样中总含量相对较低。在所有茶样中,检测出26种共有香气成分,且共有香气成分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受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的影响,12个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同种香气成分在不同茶类中含量也有所不同。乌牛早紫芽用于制备绿茶具有一定优势,而南山白毛紫芽与紫娟紫芽均适合用于制备白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