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晶两优1377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自育的优质抗倒两用核不育系晶4155S为母本,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籼稻品种黄粤丝苗(R1377)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优质抗病高产广适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6-2018年分别通过国家华南早晚籼、长江上游中籼、长江中下游中籼,湖北中籼、湖南一季稻、云南中籼、海南晚籼等国家和省级审定,年推广面积超过150万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加强耕地特殊保护的重要抓手,防止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盲目占用,为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湖南省在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的经验做法,分析典型县市案例,并提出建议: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创新管理方式;二是实行“产能为本”,创新验收方式;三是推行“田眼地网”,创新监管方式;四是搭建“一库一平台”,创新实现方式;五是寸土必“珍”,创新长效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有机结合,成功培育出了株型理想、不育转换起点温度低于23.5℃、育性稳定、异交性好、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隆科638S,于2014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隆科638S含有约56.0%的早籼稻遗传背景,以及约8.7%的粳稻遗传背景,为充分利用“早晚生态型间和籼粳亚种间”双重杂种优势奠定了遗传基础。依据分子设计和杂种优势群理论,按“双亲抗性基因互补”和“双亲品质基因一致性”配组原则,高效培育出一批绿色、优质、广适、高产的隆两优系列品种,迅速成为我国南方杂交水稻主栽品种,推动了长江流域杂交中籼品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4.
隆两优534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优质抗倒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隆科638S,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优质抗病品种五山丝苗(R534)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米质优,抗稻瘟病,强耐热,高产稳产,广适性好,生育期适宜,农艺性状理想。2016年分别通过国家华南感光晚稻、湖南省一季晚稻新品种审定;2017年又分别通过国家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中稻、江西省一季稻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露地春茬茄子一般是在当地晚霜过后,日平均气温达到15摄氏度左右开始定植,北方多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主要利用自然条件下温度适宜的季节进行生产的一茬。本文主要探讨露地春茬茄子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晶两优7818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自育籼型两系不育系晶4155S与自育恢复系华恢781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型适中,分蘖力强,群体整齐,适应性广,中抗稻瘟病,米质好,丰产稳产性好,制种安全性好,2019年分别通过国家和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露地春茬茄子一般是在当地晚霜过后,日平均气温达到15摄氏度左右开始定植,北方多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主要利用自然条件下温度适宜的季节进行生产的一茬。本文主要探讨露地春茬茄子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不育系是杂交水稻的“芯片”,不论三系法还是两系法,品种的不断突破都取决于不育系种质的发现与持续创新。自水稻光敏核不育种质农垦58S被发现以来,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历经50年,目前两系法杂交水稻已占据我国杂交水稻半壁江山。作者通过总结我国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历程、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作者团队在制种安全实用籼型水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创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提出未来实用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锦4128S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早晚兼用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播始历期60~75 d,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分蘖强、异交性好、亲和性较广和配合力强等突出优点。自2016年锦4128S审定以来,所配组合有4个通过国家审定,4个组合通过省级审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晶两优3987是两用核不育系晶4155S与恢复系华恢398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晚稻新组合,由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杂交选育而成。该组合具有株型适中、丰产稳产性好、生育期适宜、抗白叶枯病、米质优等特性,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晶两优398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