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索桂林地区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糯玉米的9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由大至小为穗粗>穗行数>株高>穗位高>行粒数>百粒重>穗长>出籽率>秃尖长,穗粗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秃尖长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因此,在糯玉米育种中,应以穗粗、穗行数等几个性状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桂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甘蔗及梨树植被覆盖的土壤为例,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斥水性的空间变化。通过对每个试验区面积为135 m×105 m的100个测量点应用滴水穿透时间法(water drop penetration time,WDPT)进行土壤斥水性测量,利用土壤含水量确定干旱(0.062±0.025)cm~3·cm~(-3)、中等(0.151±0.045)cm~3·cm~(-3)和湿润(0.237±0.086)cm~3·cm~(-3)的土壤水分条件。运用地统计方式,对土壤斥水性进行空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和湿润水分条件下,WDPT的大小均表现出梨树地最大,甘蔗地次之,大豆地最小,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大小的变化一致,但是在中等水分条件下,WDPT均值大豆地高于甘蔗地,同时3个试验区的滴水入渗持续时间都达到最大。土壤斥水性的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水分条件下,3个试验区的空间结构比基本上大于75%,空间相关性较强。在土壤斥水性的高阈值空间分布上,甘蔗地的稳定性比大豆地强,而梨树的空间分布稳定性最弱。研究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会对土壤斥水性空间稳定性产生干扰,但土壤本身仍具有恢复其空间分布稳定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桂林喀斯特地区干湿循环过程中土壤水含量的空间分布变化,为解决该地区农田水土流失及农作物防旱抗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种植有大豆、梨树和甘蔗3种不同农作物的耕作地为试验地,分析3种试验地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表层0~6 cm土壤水含量的空间变异,并利用地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空间分布变异.[结果]大豆、梨树和甘蔗3种试验地的土壤质地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容重表现为梨树地最小,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总孔隙度均以梨树地最高.3种试验地湿润阶段的土壤水含量是干旱阶段土壤水含量的2~3倍.在整个干旱—湿润循环过程中,3种试验地的土壤水含量均表现为梨树地>甘蔗地>大豆地,土壤水含量空间分布比为37.18%~95.99%,呈中等偏上的空间相关性,说明试验地的空间分布在一定范围内表现稳定,但因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一定变异性,变异强度也因其耕作方式或管理方式的不同而异.[结论]桂林喀斯特地区土壤自身具有维持其土壤水含量空间分布稳定的能力,但耕作方式、灌溉等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土壤水含量的空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桂北岩溶区典型农地土壤优先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西桂北岩溶区的3种典型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染色示踪试验,结合形态学、数理统计以及分形理论等方法,对岩溶区玉米地、花生地和水稻田的土壤优先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供水条件下,玉米地土壤水流运动形成的染色形态由大面积的块状变为树枝状,土壤在20—40 cm深度范围内存在较多侧向孔隙通道,染色形态表现为由树枝状又变为较小的团块状,而花生地和水稻田的土壤水流运动形成的染色形态均由大面积的块状变为指状,但花生地水分以优先流形式入渗时还伴有一定程度的侧向运移,呈现指状染色形态中夹有较小的团块状染色形态,水稻田指状染色形态中无明显团块;玉米地的平均基质流深度达5.55 cm,是花生地的1.18倍,优先流发生时间相对花生地滞后,水稻田的平均基质流深度仅为2.36 cm,其最先发生优先流现象;玉米地的平均总染色面积比、优先流比和湿润锋迹线的分形维数(32.09%,71.59%和1.34)是花生地的1.40,1.04,1.05倍,水稻田的平均总染色面积比、优先流比和湿润锋迹线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2.55%,62.03%和1.26,均小于玉米地和花生地,表现为玉米地优先流发育程度最大,其次为花生地,水稻田优先流发育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5.
以2018年南方(东南)鲜食糯玉米组(桂林点)15个糯玉米参试品种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0个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糯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粗穗长鲜百粒重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出苗-采收秃尖长鲜出籽率。由此得出,行粒数是影响糯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鲜出籽率对鲜穗产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以金桑黄JS1、龙桑黄LS2、杨桑黄YS3和桑黄S6 4种桑黄菌种为试材,采用紫外比色法比较不同桑黄子实体中总三萜、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通过对桑黄母种、原种和子实体栽培进行优选,分析不同阶段各桑黄菌丝体生长情况及子实体中活性成分的差异,以期为桑黄功能活性物质的研究及子实体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阶段菌丝萌发速度呈显著性差异,4种桑黄母种均在以蔗糖为碳源的PDA加富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和麸皮培养基上生长相对缓慢,而在桑枝滤液培养基上生长最慢,YS3菌丝生长表型综合最佳。桑黄原种菌丝在第3天的生长速度均最快,JS1、YS3和S6在麸皮培养基中菌丝生长均最快,分别为4.78、4.60 mm·d-1和3.08 mm·d-1;LS2在4种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其中在玉米粉培养基中最快为4.17 mm·d-1。对比分析不同桑黄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LS2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YS3子实体总黄酮和三萜含量最高,S6子实体黄酮、三萜及多糖含量均最低。综合考虑菌丝生长速度、农艺性状、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桑黄YS3和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