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水增粮行动”的开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确保农业高效、高质、稳定、优化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本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取用水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实践经验来看,凡采用了节水工程技术,都可获得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发展、推广“节水增粮行动”势在必行.对保持农业高产稳产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规模化猪场环境污染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猪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及公众对环境要求的提高,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前的一大任务,本文旨在探讨营养调控策略以减少猪场对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碳是微生物代谢活动的优质养分和能量来源,对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具有重大影响。解析碳驱动微生物周转对作物吸收利用磷的影响,探索富磷土壤中磷素高效利用的绿色途径。【方法】蔬菜田间试验分别在山东东营(潮土)和淄博(褐土)进行,供试作物依次为番茄、西葫芦。设置不施肥对照(CK)、优化施肥(OPT)、优化施肥+腐植酸(OPT+HA)、优化施肥+蚯蚓粪(OPT+EC)、优化施肥+菌渣(OPT+MR) 5个处理。在拉秧期采集土样分析土壤碳、磷养分含量,碳、磷相关胞外酶活性以及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结果】1)有机物料投入提高了番茄和西葫芦产量及磷吸收积累量。2)在OPT基础上,增施HA、EC和MR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酶活性,以MR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在东营,增施MR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较OPT处理分别提高了17.46%和17.03%,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GC)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9.75%和13.12%,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了28.50%;在临淄,增施MR土壤各类碳组分含量较OPT处理均有显著提高,增幅在16.19%~...  相似文献   
4.
石宁  杨秋菊 《现代农业科技》2012,(16):230-231,242
叙述了在防洪规划设计中水文分析所起到的作用,并对流域内主要河流水面线进行了推求。  相似文献   
5.
从水资源配置角度对济南市城市绿地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研究与分析,揭示了2012年济南市以乔、灌、草3种植被类型为代表的城市绿地生态需水量的年内总需求量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植物蒸发需水量、生长需水量、土壤需水量及有效利用降水量4个方面,估算出济南市绿地生态系统生态需水量约247 527.67 m~3;受市内区域自然状况差异影响,市辖区及章丘市绿地生态需水量较大,商河县最小;城市绿地生态需水量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特征,春夏季需水量较大,冬季最少。  相似文献   
6.
木聚糖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饲料原料的不断开发和研究,将小麦作为玉米的替代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小麦中含有较高的非淀粉多糖(NSP),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4部分组成,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7.
莲花池地区沉积相的研究,揭示了全新世以来至现今的环境特征,莲花池的面积虽不大,却曾经成为早期北京城的重要水源地,由于近几十年来气候干旱,人类过度的抽取地下水,以及人类活动的频繁和无序,致使莲花池在20世纪的90年代变成了拓污池,20世纪末北京市政府采取工程措施,对这一市重点文物进行了保护,但是,如何使其得到久远的维护,还需将其纳入北京市水循环的大系统之中,从沉积相古地理环境的角度,提出了五项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堤防渗透破坏险情主要有堤坝的漏洞、跌窝等状况.特别是堤身及其堤基的接触,其堤身、堤基的接触物质比较广泛,堤基的险情出现在大堤的基础层面,由此对坝身的危害较大,为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须加强对大坝进行巡视、检查,对发现的情况进行回填等处理,以确保水库大坝安全度汛.本文对此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的研究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是仅次于油、煤、气的第四大能源。中国玉米秸秆资源极其丰富,但利用率低。本研究通过对玉米秸秆的利用现状、问题和有效利用方式进行综述,归纳出玉米秸秆的利用领域、主要处理方法和关键突破技术,指出秸秆的生物处理方法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而利用纤维分解菌是提高玉米秸秆瘤胃降解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