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地下管道进行土壤增温5℃与透明U型管隔离降水50%的方法,人工模拟21世纪末全球气候变暖大环境下闽西北中亚热带地区杉木的生长环境。借助生物数码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了土壤增温隔水处理对杉木幼林材管胞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增温5℃极显著降低了杉木幼林材管胞长度、宽度、腔径和长宽比,显著提高了杉木幼林材管胞壁腔比,而对杉木幼林材管胞壁厚影响不显著;隔离降水50%极显著降低了杉木幼林材管胞宽度、壁厚和腔径,极显著提高了杉木幼林材管胞长宽比,而对杉木幼林材管胞长度、壁腔比影响不显著;土壤增温5℃且隔离降水50%极显著降低了杉木幼林材管胞的壁厚,显著降低了杉木幼林材管胞的长宽比;土壤增温对杉木幼林材管胞形态的影响总体上大于隔离降水。研究结果为全球变暖大环境下杉木人工林木材品质定向培育及其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福州文儒坊西段古城墙和护城河遗址的城墙基槽及护岸中挖出的遗存古木为研究对象,对古木进行聚乙二醇(PEG)包埋和解剖,观察分析古木样品的宏观构造和微观构造特征,结果表明:FH1、FH5试样均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FH2试样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FH3试样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Hay.],FH6试样为铁杉(Tsuga sp.),FH4、FH7试样均为秋枫属木材(Bischofia sp.)。研究结果为初步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福州基础建设中常用木材种类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3.
借助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生物数码显微镜和电镜观察黄槿木材的宏观、微观构造,按照许尔兹发进行解离,测量分析各种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黄槿为散孔材,管孔主要为单管孔及径列复管孔,导管分子主要为圆柱形,单穿孔,椭圆形,穿孔板倾斜,螺纹加厚缺如,无侵填体;管间纹孔互列,射线-导管间纹孔似管间纹孔;木纤维呈细长纺锤形,两端尖削,纤维长度417~1 727 μm,平均1 092 μm,属中等长度纤维;轴向薄壁组织肉眼下可见,主为环管束状及星散状;木射线肉眼下可见,射线组织异Ⅰ型及异Ⅱ型,宽2~4细胞,高5~47细胞,宽多为2~3细胞,高8~17细胞;瓦形细胞具翅子树型;轴向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皆含有晶体及颗粒状内含物,晶体多为晶簇状,少有菱形及方形。通过上述分析为黄槿木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丰富木材识别鉴定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