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4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西南部日光节能温室土壤化学特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山西南部碳酸盐褐土日光节能温室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和指导菜农科学地进行日光节能温室养分资源管理,系统地研究了栽培0 ~ 10年日光节能温室土壤的pH、EC值、OM、全N、有效P、硝态N、速效K、交换性Ca和交换性Mg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栽培年限与土壤EC值、OM、全N、有效P、硝态N、交换性Mg呈显著正相关,其中...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介绍的微机程序可用于数量遗传方面的教学以及分析双列杂交的真实数据,程序的第一部分即模拟模块,可用作教学,供学生检验双列杂交设计中的基础遗传和统计假设的结果,尤其是当所用的亲本数量有限量,获得遗传组分方差的可靠估计值有困难,本程序可利用用户输入的群体平均值、亲本数及遗传、环境和误差变量产生并分析多重数据集,用户可通过改变参数的办法进行试验,以检验克服双列杂交设计中固有困难的不同策略,第二个模块允  相似文献   
4.
<正>规模化牛场生物安全控制技术,可以大力提升养殖行业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纠正,排除安全隐患;相关养殖企业和散养户对养殖场内、外部环境进行彻底清理与整顿,减少疫情的发生,提升生物安全监管能力;增强疫情发现能力与处理能力。牛场生物安全控制技术是牛场控制疫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提质增效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对混推复垦地养分变化及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混推复垦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养分的变化、作物长势和产量(生产力)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量为18500,11000kg/hm2时,不论增施1年还是2年,仅表现出0~20cm土壤有效P显著高于对照(CK);增施有机肥量为11000kg/hm2时,不论增施1年还是2年,玉米株高在苗期、拔节期和抽雄期均显著高于对照(CK),且玉米产量和秸秆产量也表现出最高;增施有机肥量为11000kg/hm2时,连续2年的累计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明确密度与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农艺和经济性状以及养分吸收的关系,以‘晋杂23号’高粱为试验作物,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试验设4.5万株/hm2、7.5万株/hm2、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 4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高粱株高显著增高,茎粗显著变细,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重显著下降。在4.5万株/hm2~7.5万株/hm2范围内,籽粒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呈显著性增加。密度在4.5万株/hm2~10.5万株/hm2时,单位面积穗数随密度增加呈显著性增加。随着密度增加,穗粒数显著性增加,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除磷以外,密度对高粱氮和钾吸收总量均无显著影响。密度对籽粒氮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在10.5万株/hm2~13.5万株/hm2范围内,磷和钾吸收量明显下降。与氮和磷不同,钾主要分配在秸秆中,只有少量钾转运到籽粒中。相关分析表明,种植密度与株高、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茎粗、单株叶面积、单株干重、经济系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性负相关。本研究表明,种植密度与高粱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以及养分吸收息息相关,在高粱高产高效栽培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栽培模式对晋杂34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适宜机械化栽培的高粱新品种晋杂34的最佳栽培模式,采用大田定位试验,于2014年研究了50 cm等行距种植时不同密度12. 0,13. 5,15. 0,16. 5,18. 0,19. 5万株/hm~2对晋杂34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年研究了9种栽培模式(行距为等行距(50,60 cm)和宽窄行(30 cm+70 cm),不同行距下分别设12. 0,15. 0,18. 0万株/hm~2)对晋杂34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增加明显降低了高粱茎粗和单株叶面积,增加了叶面积指数;行距显著影响株高和生物量,60 cm等行距的生物量较高,为10. 12~11. 25 t/hm~2。密度增加显著降低单穗籽粒质量,以12. 0万株/hm~2时最高,2014年高达81. 20 g,2015年为65. 38~73. 04 g;行距显著影响了千粒质量,以60 cm等行距时最高;就籽粒产量而言,2014年雨量充沛,以18. 0万株/hm~2较高,而2015年干旱年份,以60 cm等行距密度为15. 0万株/hm~2最高,为10 721. 61 kg/hm~2。低密度促进了穗花前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累积,提高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的转运;而行距调控了穗花后氮素的吸收,60 cm等行距时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花后的氮素累积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氮素运转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不同栽培模式通过调控高粱生长和氮素吸收影响籽粒产量,通过栽培模式促进穗花后氮素吸收,对提升籽粒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60 cm等行距密度为15. 0万株/hm~2为晋杂34最适宜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现代化养猪生产来说副嗜血杆菌病(HPS)是一种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疫病,而且近几年来本病的流行发生了一些变化,许多健康水平较高的猪群也可分离到致病菌,并对HPS免疫无效。甚至在无明显应激因素的作用下猪群也会发病,近2年在我国某些地区的集约化猪场也发现了类似的疫病,其发生呈上升趋势,加之临床上经常将HPS误认为放线杆菌性胸膜肺炎或链球菌病,忽视了HPS的重要性,进而使防治效果不佳,造成不应该的经济损失。1临床表现HPS感染发病多见于10~14日龄的仔猪,2周到4月龄的猪都可发生,但以5~8周龄的断奶猪最易感染。发病率与死亡率不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肯尼亚亚种(Bacillusthuringiensis—Ken)在晋南棉区生态条件下第三代棉铃虫的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t—4对棉铃虫低龄幼虫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1000mg/kgBt—4杀虫率高达92.31%.药液在棉花苞叶和蕾、铃间形成一药液富集区,与棉铃虫钻蛀棉花蕾、铃的区域一致,这是取得高效防治效果的一个原因.试验表明,在晋南棉区,运用1000mg/kg浓度的Bt—4在棉铃虫卵或低龄幼虫盛发期施用能有效地防治棉铃虫的危害。并作为一种高效无公害生物农药,Bt—4可以在该棉区大面积防治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1 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1.1 选址布局 选址地高向阳、通风良好,远离居民聚集区.在居民区下风向或侧风向,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净区与污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人员、动物和物资运转采取单一流向,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 1.2 引种管理 做好引种群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在确认无外疫传入风险的前提下引种,规划运输线路避免途径疫区.应做好运前检疫及入场隔离观察,实施人工输精,加强对精液的检测,确保不发生疫病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