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茶样沸水浴浸提20min,SEP-PAK C18小柱净化试样的前处理方法和μBondapak C_(18)不锈钢柱,二甲基甲酰胺、甲醇、醋酸、水作流动相,流量、浓度线性梯度洗脱,柱温30℃等色谱条件,能使儿茶素组分在25min内得到理想分离。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分辨率提高,分析时间缩短,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对于大量样品的分析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速溶绿茶品质,改善产品的溶解性能,研究了不同浸提次数对速溶绿茶主要滋味成分含量、茶汤色差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次浸提固形物的得率是第二次浸提的4—5倍,第一次浸提产品的茶汤色泽、感官品质,特别是溶解性方面均明显优于第二次浸提的.采用一次浸提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获得优质速溶绿茶产品.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合武平县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引进6个品种与两优3156作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福丰优336、钰优180、乐优3301每667m2产量比对照两优3156分别增产112.7kg、67.0kg、45.8kg,增产22.85%、13.58%、9.29%,增产效果显著,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可以在武平县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4.
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茯砖茶在发花过程中的香气组成和不同的诱发剂对茯砖茶香气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醛酮类化合物和2,5-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等杂环化合物的含量都随茯砖茶发花进程而增加,其中(反、顺)-2,4-庚二烯醛+糠醛、(反、反),2,4-庚二烯醛以及(反、反)-2,4-壬二烯醛等化合物尤为显著。这些化合物的增加对茯砖茶典型的“菌花香”有重要贡献。添加诱发剂后,茯砖成茶中各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几乎都较对照高。通过不同处理样品香型相似率计算表明,添加诱发剂后,能比传统发花时间缩短3天,而且  相似文献   
5.
根据茯砖茶品质形成的机理,将诱发剂应用于茯砖茶发花中,通过感官审评和现代先进仪器检测,表明添加诱发剂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速“金花”的形成及茶叶中生化成分的转化,发花9天(比传统发花提前3天)就达到了发花工序的正常品质要求,从而证明应用诱发剂是缩短发花时间,优化茯砖茶品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
24%螨危悬浮剂5 000倍、24%螨危悬浮剂4 000倍对柑橘红蜘蛛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为85.28%、87.63%,药后20 d防治效果为93.83%、94.26%,药后30 d防治效果为89.06%、90.88%,优于目前常用药剂15%哒螨灵乳油1 5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对柑橘生长安全,可以作为今后防治柑橘红蜘蛛的替代农药,在生产上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参试品种:两优667、花2优136、两优456、沪优明占、农两优3135、科优16、两优3156(ck)共7个品种。1.2试验方法1.2.1试验地点试验选择在武平县中堡镇朱坊村,属沙质泥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前作为烤烟。1.2.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7个处理,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其中以两优3156作对照,每个处理三次重复,小区面积30m2,随机区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国外内外十几种速溶茶的感官审评与化学成分的测定,研究了各种化学成分在速溶茶中的含量和它们在滋味中的作用,讨论了冷溶性与滋味品质的关系,并对速溶茶异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初步的看法。在化学分析中,运用薄板层析及双波长的扫描技术,对速溶茶的主要氨基酸进仃了分离和定量,证明茶氨酸与滋味品质有极其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自然条件或工业污染,致长期食入含氟量高的饲料或饮水,便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氟中毒。为了防止氟病发生,各地对三废实行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积极开展综合防治,已取得显著成效。农业部门对家畜氟中毒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各地均陆续有所报导。长沙县南托公社的部份大队和生产队于1965年起也先后有不同程度的耕牛慢性氟中毒发生,现将有关情况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表明:1.采摘后的茶叶中存在有糖酵解(EMP)和三羧酸循环(TCA)的呼吸代谢途径。2.萎凋叶中代谢水平虽有所下降,但上述途径仍然存在。3.红茶制造过程中,揉捻叶多酚类化合物初期的氧化作用及其氧化速率,除外界条件外,仅决定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高低,而与叶片中EMP—TCA途径是否正常,以及葡萄糖是否亏缺等条件无关。实验证实,苏联奥巴林和库尔萨诺夫提出的“揉捻叶发酵时,其中单宁遭受的强烈氧化作用,与茶鲜叶中正常的呼吸所进行的过程密切相关”的理论依据不足,试图用揉捻前组织内“葡萄糖亏缺”,来解析揉捻后多酚类化合物的急剧氧化过程,也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