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造低洼田 1 33hm2 养殖克氏原螯虾 ,合理种植水草 ,严把虾种放养关 ,加强水质管理 ,采取轮捕轮放技术 ,生产克氏原螯虾 5 10 4kg ,产值和利润均很显著。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华鳖控温养殖大面积推广和普及,成鳖售价逐年下跌,加上养殖过程中暴发性流行病害的增多,养殖效益有不断下降甚至亏损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养殖单位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如何提高鳖控温养殖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已成为广大养鳖户和水产工作者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对此,笔者就多年控温养鳖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选择优质稚鳖优良的稚鳖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基础。选购稚鳖时做到四看:一看稚鳖规格,要挑选同批中规格较大且整齐,裙边硬挺,体质健壮的稚鳖,其抢食凶,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县试验千斤塘的要求,鱼蚌混养鱼珠结合,三角帆蚌养殖周期2年,产鱼500kg左右,产珍珠2—3kg。按现在市场价计算,亩总产值4500元左右,纯利3000元左右,年亩均利润1500元以上,比单一养鱼亩增效益500元以上。我县涂沟镇水产养殖场510亩水面,1992年鱼珠混养192亩,成鱼亩产506kg,  相似文献   
4.
以银川市万义旅游园区旅游客源市场实地调查访问法为主,从旅游客源市场游客出游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及游客的年龄构成和社会经济特征等方面,对万义旅游园区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万义旅游园区方面的客源市场结构具有以下特征:①客源市场淡旺季明显.②客源市场年龄组成以年轻人和中年人为主.③从游客文化层次来看,学生、工人和干部是其旅游客源的主体.④男性在旅游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出游比例远远大于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万义旅游园区今后客源市场的开拓和营销方面的一些策略,希望对银川市生态旅游客源市场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为银川市生态旅游市场的开拓、营销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3335m^2的鱼鳖混养池中套乌鳢夏花200尾,采取先期不投饵,后期少量投饵的方法进行清野养成。结果起水乌鳢139尾,成活经69.5%,新增乌鳢产量63.5kg,均重460g,667m^2新增纯收入179.9元;塘中的野杂鱼基本被乌鳢捕食,其生态养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培育蟹种如何控制小绿蟹江苏省金湖县水产养殖试验场(211600)潘志远培育蟹种如何控制小绿蟹·生产加工·培育蟹种如何控制小绿蟹江苏省金湖县水产养殖试验场(211600)潘志远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常有规格在15克~40克左右的蟹种就达到性成熟,其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建立蚌源培商供应基地质优量足的蚌源是搞好河蚌育珠生产、提高河蚌育珠经济效益的基砌。过去,金湖县由于蚌源不能自给,大部分的蚌从外地购进,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造成经济损失,有的由于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造成体质下降;有的把病蚌带入,造成手术后蚌的大量死亡和蚌病流行;也有的则因为对蚌的长途运输缺乏经验,运回后又未能及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残标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残留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污染物。农药残留标准是衡量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依据.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常被发达国家作为重要的技术壁垒.农药残留超标常常给农产品出口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对我国农残标准入世前后的总体状况加以分析,让读者清楚我国农残标准的发展脉络和问题生产的根源.以促进我国农残标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2003年我们进行了湖泊无公害网围鱼鳖混养技术试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此技术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1.自然概况试验地点位于金湖县境内的高邮湖。该处水深在1 ̄3米,水底较平坦,淤泥少,水面开阔,水流平缓;远离航道,环境安静,附近无工业污染;正常情况下水质清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温室养鳖业在国内发展很快,通常池底铺放细沙,以利中华鳖隐蔽和栖息。然而,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发现,在鳖的放养密度高和升温条件下,底沙同时是所有病菌及有机废物、有毒气体集中的地方,常常引起水质败坏,暴发疾病。而清除这些污物又相当麻烦,严重影响鳖的正常摄食和生长。针对这种状况,笔者于1997年9月至1998年5月首次在温室内进行无沙养鳖新技术的摸索,采用“人工鳖巢”替代河沙,结合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品,改善水质环境。经试验证明具有水环境优良,疾病少,换水次数少、高产、低耗的优点。现将此技术试验介绍如下。材料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