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游玉明 《农业机械》2012,(24):58-60
以山胡椒鲜果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山胡椒精油。比较了不同溶剂、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料液比及加入盐量等因素对精油提取率的影响,并以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料液比及加盐量为考查因素,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山胡椒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即提取时间为2.5h、料液比1:10、加盐量40g/L和浸泡时间3h。在上述提取条件下,山胡椒精油的提取率可达到3.92%。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的应用效果,促进该项技术迅速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2009年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测土配方施肥能明显改善水稻的农艺经济性状,与常规施肥相比,增产干谷930kg/hm2,增产率13.06%,经济效益提高2281.5元/hm2。  相似文献   
4.
以垫江牡丹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肥,CK;菜籽饼300kg/667m2,RC;NPK(N-P2O5-K2O,7-4-5kg/667m2);NPK+菜籽饼,NPK+RC;缓释肥(NP2O5-K2O,14-8-8)50kg/667m2,SRF]对牡丹产量、药用品质以及丹皮养分吸收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施肥处理提高2、3、4年生牡丹丹皮产量分别为69.7%~206.7%、28.1%~63.7%、19.4%~66.7%,增量幅度依次为:SRFNPK+RCNPKRC;提高2、3、4年生牡丹丹皮酚含量分别为14.6%~64.6%、3.26%~32.5%、13.6%~31.8%,提高芍药苷含量分别为0.34%~55.3%、63.1%~78.5%、8.03%~46.6%,增量幅度依次为:SRFNPK+RCNPKRC;对丹皮养分含量的效应主要以增加为主;NPK+RC、SRF处理对提高丹皮养分累积量的效果最明显;综合牡丹的产量和药用品质,NPK+RC、SRF处理为垫江牡丹高产优质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罗汉果的商品价值,节约烘烤成本,对经过改良的新型烤房和农家常规烤房进行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改良的罗汉果烤房可以烘烤罗汉果3万个/次,烤出的罗汉果色泽光亮,品质优良,头果率达89.7%,比常规烤房的63.2%高出26.5个百分点,比常规烤房节约成本4 185元/次,该烤房技术可在桂北罗汉果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食品质量管理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结合企业需求,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对该课程实施教学改革。该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核形式4个方面着手,对食品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阐述罗汉果根结线虫病的症状表现、病原形态及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减少根结线虫病对罗汉果的为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垫江牡丹不同生长期营养特性。[方法]采用大田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垫江牡丹不同生长期植株产量、养分含量、吸收量和土壤有效养分的状况。[结果]1~4年生牡丹生物量、叶片重、嫩茎重和丹皮重(产量)与生长年份呈极好的二次回归关系,叶片12种营养元素平均含量和吸收量均以CaNKMgSPFeMnZnCu,这与嫩茎养分平均含量和吸收量的大小序列一致。而丹皮的平均营养元素含量和吸收量为NCaKMgPSFeZnCuMn,与叶片和嫩茎有所不同,同时又不同于叶柄的序列CaKNMgSPFeMnZnCu。牡丹不同生长年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N、S、Mn、Zn含量丰富。[结论]为牡丹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重庆文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从以下6个方面重新构建了食品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实验内容项目化,实验平台开放化,实践基地企业化,实验教师双师化,教学理念工程化,考核方式现场化。通过这6个方面的改革,在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该研究对食品感官分析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通过对培养目标、课程性质等的分析,从教学内容的优化,不同教学方式的组合,考核方式的过程化等方面探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