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植物抗病的基因对基因模式包括两个基本步骤:病原菌侵袭的识别,和对病原物的限制反应。由抗病基因编码的对病原菌生理小种有高度特异性的受体参与了识别。在一个植物种内发现了大量和各种特异性识别略有关系的抗性(R)基因。R基因多态性的形成涉及基因复制、经点突变产生的DNA序列多样化及编码富亮氨酸元件区域内源DNA重复片断的缺失和重复。  相似文献   
2.
五种禾谷类作物淀粉糊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水稻、小麦、大麦、玉米和高粱5种禾谷类作物运用冷碱糊化法、粘度速测仪(Rapid Visco Analyser, RVA)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进行淀粉糊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用不同方法测得的结果, 有的反映某种共同的特征, 有的则显示糊化特性的不同方面. 总体而言, DSC揭示的糊化特性比较全  相似文献   
3.
在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Ⅱ 3 2B干种子经 3 0 0Gy60 Coγ射线辐照照育成的多种叶色突变系中 ,经稻米品质测定 ,筛选到 1个叶色黄化的低糊化温度突变体 ,定名为Mgt 1。稻米用 1 7%KOH处理 ,测得对照Ⅱ 3 2B的碱消值为 2级左右 ,而Mgt 1达 6~ 7级。Mgt 1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AAC)为 2 5%左右 ,与对照Ⅱ 3 2B差异不显著。用粘度速测仪 (RVA)测得的Mgt 1的米粉粘滞性谱 (RVA谱 )与对照Ⅱ 3 2B的存在一定差异 ,Mgt 1的消减值 (SBV)变小 ,热浆粘度 (HPV)显著变大 ,崩解值 (BDV)和回复值 (CSV)显著变小 ,但最高粘度 (PKV)和最终粘度 (CPV)基本相仿。Mgt 1的发现将为研究GT特性的物质基础及遗传特征提供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香米由于具有明显的令人喜爱的香味,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个特殊的地位。目前,全世界水稻生产过量及种植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对提高现代水稻品种的品质问题又重新引起了兴趣,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各种要求。实际上,消费者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所以,感官品质就变得非常重要。大部分的育种项目已经把品系的感官评价作为整个评价规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1996年底,美国加州旧金山Affymetrix公司Fodor等从固相支持物上合成多肽中得到启发,灵活运用了照相平版印刷、计算机、半导体、激光共聚焦扫描、寡核苷酸合成、荧光标记、DNA分子杂交及分子生物学的其它技术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块DNA芯片。DNA芯片的出现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技术与其他学科和技术的相互交叉和渗透。DNA芯片技术是融微电子学、生命科学、物理学于一体的一项崭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稻米糊化温度特性形成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花后5 d起灌浆期间稻米糊化温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糊化温度特性是随着谷粒的成熟而逐步形成的,表现出由高到低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低糊化温度水稻品种黄玉B和高糊化温度品种Ⅱ32B的起始糊化温度(To)分别在花后第7 天和第9 天达到稳定,此后不再显著下降。两个品种花后5 d的稻米峰值温度(Tp)和终结温度(Tc)均极显著高于此后的稻米样本;花后7~25 d,黄玉B的Tp和Tc都出现了下降 上升 下降 上升的过程,但花后7 d和25 d的值没有显著差异;Ⅱ32B的Tc的变化与黄玉B相似,但其Tp只出现了一个下降 上升过程,且开花后7 d的Tp显著高于开花后25 d。这些结果表明,高、低糊化温度品种糊化温度特征的形成可能存在差异,在生产实践中,应该针对不同品种类型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