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用山西汾阳的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和中国农科院生防室从法国引进的T.maidis,分别用柞蚕卵、蓖麻蚕卵和米蛾卵繁殖后,在榆次甘蓝田释放以防治菜粉蝶(Pieris rapae)和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每块试验田取5个样点,每的调查20株,每5天调查1次。防治菜粉蝶的放蜂时间为6月6~7日(第1代)和8月5~8日(第3代);防治甘蓝夜蛾为6月10~13日。两个蜂种的放蜂距离为1000~2000米,对照距放蜂区500米。每亩放蜂2.5~3万头,每代放蜂1次。放蜂7~10天后调查寄生率。结果见表。  相似文献   
2.
粘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在山西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川地区,沿汾河等河流的两岸低洼下湿谷田,一般海拔在800~900米左右,高山及丘陵地不易发现。在粘虫第一代发生期,田间未发现该蜂。第二代卵期,自然寄生率一般为4.8~5.5%,高的可达8%。 该蜂可以在麦蛾、棉铃虫、棉大卷叶螟、柳毒蛾等卵内寄生。按蜂卵比1:1~1:3接蜂,寄生率分别为45.5、24、18.5和45.3%;但用柞蚕及蓖麻蚕卵等大卵繁蜂时则不易成功。在寄主卵上涂粘虫卵液与蜜糖液后接蜂,寄生率较对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亚洲玉米螟颗粒体病毒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分离出一株“OFGV—01”病毒,该病毒颗粒体卵圆形,大小为295~356nm×250~305nm,平均为325.5nm×277.5nm。病毒粒子杆状,两端钝不弯曲或稍弯曲,大小为200~256nm×185~196nm,平均为228nm×190.5nm。该病毒对亚洲玉米螟幼虫致病力较强,在温度24~26℃,相对湿度73%~78%条件下,对3日龄、6日龄幼虫感病4~6天死亡率分别达100%和98.3%,9日龄、10日龄幼虫第8~9天死亡率分别为85.5%和83.5%。利用该病毒于山西省太谷县、祁县、榆次市田间防治亚洲玉米螟幼虫,防治效果一般为80%~85%.高的可达90%。该病毒对天敌无杀伤作用,对小白鼠(昆明种)、大白鼠(Wismr 种)、家免和豚鼠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微红绒茧蜂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红绒茧蜂APanteles rubecula Marsh是近年来甘蓝和大白菜田菜粉蝶幼虫期新发现的昆虫天敌。在山西省吕梁和晋中地区蔬菜产区,通过1980~1982年田间调查,有一定数量。1981~1982两年,重点对榆次市郭家堡大队甘蓝和大白菜进行了该蜂发生消长情况的调查,并在田间采回蜂种(茧)以室内饲养的菜粉蝶幼虫为寄主进行生物学观察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一种新型生物农药,对棉铃虫和烟青虫均有较高的致病力。一般防治效果为72%~75%,高者达80%以上,对天敌昆虫无杀伤力,对人畜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6.
甘蓝夜蛾(Barathra brassicae L.)是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晋中地区蔬菜田普遍发生,一年二代。一般年份百株被害率达30~40%,最低为15%左右。是本区菜田仅次于菜粉蝶的一种害虫。我们利用释放粘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和广赤眼蜂(T.ecanescens Westwood)防治甘蓝夜蛾,兹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株棉小造桥虫颗粒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永升  裴美云 《昆虫天敌》1991,13(4):180-185
1988年夏末,在山西省太谷县棉田从棉小造桥虫Anomis flava幼虫体内发现一株病毒“An03”,病毒颗粒体为卵圆形,大小约为295~355×250~305nm,平均为325×277。5nm,病毒粒子杆状,两端钝圆不弯曲,大小约为200~250×185~195nm,平均为225×190nm。该病毒对棉小造桥虫幼虫致病力较强。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为73~78%条件下,对三、六日龄幼虫感病4~5天死亡率分别达100%和98%。八、九日龄幼虫第8~9天死亡率为94%和88%。棉小造桥虫病毒“An-03”毒株,属杆状病毒科Baculoririolae,杆状病毒属Baculouirus“B”亚组,起名为棉小造桥虫颗粒体病毒Anomisflava granulosis virus,简称An-03Gv。田间病毒An-03Gv防治该虫效果为75~80%左右,高可达85%。兹将对该病毒的研究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国外引进的赤眼蜂与中国蜂种利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所引进美围的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和法国的一种赤眼蜂(T. maidis)(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室提供),与山西省当地的广赤眼蜂(T. evanescens)进行室内饲养和田间散放的比较研究,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禾谷类作物暴食性害虫,在我省各地普遍发生。尤其在春秋多雨季节,持水量集中的田间,常常造成严重为害。而粘虫绒茧蜂(Apanteles kariyai)则是粘虫幼虫期的重要昆虫天敌之一。作者等于1973和1984年,在粘虫大发生的春秋两季,对晋东南、临汾、运城、吕梁和晋中地区自然寄生率进行调查,一般年份寄生率为15~25%,高达60%以上。通过室  相似文献   
10.
大螟瘦姬蜂(Eriborus terebrans Gravenhorst)是晋中地区亚州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主要天敌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长距茧蜂。据调查,其寄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如1981年自然寄生率为0.4%;1982年同期为2~3.5%;1983年为3.4~4.3%;1984年为4.5~6.1%,最高可达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