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室内水培法,研究了4个小麦品种种子萌发、生长及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动力学特征差异,并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及种子萌发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小麦品种间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根重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芽重达到显著差异,以九麦2号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重和芽重最高;不同小麦品种间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显著差异,以九麦2号的叶绿素a、b和总含量较高;以九麦2号的荧光强度最强,宝研85号次之;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中,以九麦2号的O、K、J、I、P点荧光强度最强,且标准化后的相对荧光强度K点和J点以陕垦2号最高,I点以九麦2号最高;单位反应中心捕获量、用于传递的能量以九麦2号最高,反应中心用于热耗散的能量和比率以陕垦2号最高;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与种子萌发指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叶绿素含量也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夜间光照状态和叶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以景观植物石楠叶片为材料进行研究,对夜间光照和叶位对石楠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无灯光照明状态下的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值均高于有灯光照明处理下的荧光值;有灯光照明中位处的Fv/Fm值和PIabs值最高,说明此处叶片光化学性能最强,生长环境最适;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TRo/RC)、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DIo/RC)的值均以无灯光照明低位处最高,比活性参数随着光强和叶位的升高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并存在显著性差异;6种处理下的OJIP曲线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无光照条件下OJIP曲线整体大于有光照条件下叶片的荧光值,有光照处理下的叶片存在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叶位处叶片的OJIP曲线在无灯光照明状态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真菌接种和氮肥施加对小麦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及营养吸收的影响,以小麦品种Superb为材料,选取丛枝菌根接种(接种和不接种)和氮肥施加(0 kg·hm-2和180 kg·hm-2)在两个水分处理(拔节期开始,水分充足95%(WW)和水分胁迫40%田间持水量(WD))的温室条件下进行试验,分析开花期生长及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成熟期产量及籽粒、茎秆氮磷含量的变化,最后对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茎秆氮磷含量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水分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AMF)均显著提高旗叶的比叶面积(SLA),其中,水分胁迫处理施氮显著降低叶片SLA,AMF接种显著增大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两种水分条件下,菌根接种和氮肥(N)施加均显著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其中,水分胁迫处理下,AMF接种对Pn的影响显著,N肥施加和AMF接种后的Pn比CK高31%;两种水分处理下,N肥施加和AMF接种后小麦WUE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值升高,其中,水分胁迫环境下,AMF接种和N肥施加下小麦WUE分别提高了13.02%和1.17%,且不同处理下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分辨率(CID)也有所升高。水分胁迫处理下,施N和AMF接种均显著提高小麦茎和籽粒氮含量、株高、生物量和产量,茎秆和籽粒的磷含量也显著升高。WUE与籽粒、茎秆氮、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CID与籽粒、茎秆氮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的来说,N肥施加和AMF接种可显著改善小麦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及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关中地区冰雹灾害史料,探讨了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冰雹灾害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共发生100次冰雹灾害,平均5.4年发生1次,轻度雹灾、中度雹灾、特大雹灾分别发生了48、36、16次;冰雹灾害在农历4月发生频次最高,其次是6、7、5和3月,春季和夏季多发,秋季和冬季少发;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冰雹灾害年际分布不均,整体呈现波动变化,第一阶段(1368~1531年)和第三阶段(1672~1731年)是冰雹灾害频发阶段,第二阶段(1532~1671年)和第四阶段(1732~1911年)是冰雹灾害少发阶段,冰雹灾害存在66、44、20、4 a四类时间尺度下的变化周期;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冰雹灾害对气候冷暖干湿变化有较好对应关系,偏冷期,冰雹灾害发生频次低,偏暖期,冰雹灾害发生频次高。15世纪气候整体偏寒冷干燥,冰雹灾害发生频次较少。  相似文献   
5.
以太白县秦西示范园蔬菜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蔬菜种植下土壤酶活性、养分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大棚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大棚土壤整体上呈酸性,土壤含水量低于20%,土壤脲酶、磷酸单脂酶活性较强,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处于正常范围,在各大棚之间土壤酶活性以及养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蔬菜大棚土壤C/N值的变化范围为6.70~12.50,C/P的变化范围为14.0~30.0,N/P的变化范围为1.90~2.60;在土壤酶活性、养分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比之间存在一些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不同蔬菜大棚的土壤肥力质量表现为4#5#13#6#10#9#。  相似文献   
6.
以景观植物红叶石楠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叶位和光照方位对红叶石楠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和光系统Ⅱ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叶石楠生长于背阴低位处的叶片长势最好;植物叶片随着叶位的上升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和光化学指数(PIabs)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且背阴面Fv/Fo、Fv/Fm和PIabs值普遍高于向阳面,其中以背阴低位和中位处的值为最高;PSⅡ捕获能量从QA传递到QB的效率(ψ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和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Do)随着叶位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背阴面的值低于向阳面,并且以背阴低位处的值为最低;植物背阴面叶片单位激发态面积反应中心数目(RC/CSo)、吸收的光能(ABS/CSo)、被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TRo/CSo)、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CSo)都低于背阴面,随着叶位的不断升高RC/CSo、ABS/CSo、TRo/CSo、ETo/CSo值都呈下降趋势,并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用于热耗散的能量(DIo/CSo)无显著性差异,其中以背阴低位的比活性参数为最高;光照对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曲线(OJIP)有一定的影响,向阳面的OJIP曲线没有明显的J相和I相,不同叶位之间的OJIP曲线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氮磷配施浓度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生长的最佳氮磷配施量,本试验以小麦"九麦2号"为材料,设定5个氮磷配施梯度处理[T_1(施用N 0 kg/hm~2、P 0 kg/hm~2)、T_2(N 45、P 45)、T_3(N 90、P 90)、T_4(N 135、P 135)、T_5(N 180、P 180)],测定小麦拔节期叶片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结果表明:叶片比叶面积(SLA)和相对含水量(RWC)以T_3处理最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以T_2、T_3处理下较高;Fo(初始荧光)以T_5下最大;Fm(最大荧光)以T_4最大;Fv/Fm(最大光化学效率)与PIabs(光化学性能指数)均以T_3最大;T_3处理下OJIP曲线在从J点到I点之间的PSⅡ反应中心捕获能量中电子传递比例最高;T_2和T_3处理下ΦEo(量子产额)、ψo(电子传递效率)较大;DIo/RC以T_3最低;T_3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WUE与SLA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PIabs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SLA与PIabs、总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WC与PIabs、总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Iabs与叶绿素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DIo/RC与SLA、WUE、RWC、总叶绿素含量、PIabs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5个处理中,以T_3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常见景观植物黑麦草为试验材料,探究6种不同光照强度对水培黑麦草萌发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强为300μmol·m~(-2)·s~(-1)时水培黑麦草萌发及生长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为93%、23.67%、57.28和211.58,根长、芽长分别为3.04 cm和4.01 cm,该光强下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光强处理(P0.05),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71、0.27 mg·g~(-1)和0.98 mg·g~(-1);随着光强的增强,最大荧光(Fm)、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性能指数(PIabs)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00μmol·m~(-2)·s~(-1)光强下Fm、Fv/Fm和PIabs值都达到最大;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曲线(OJIP)受光强影响较大,以I点差异较显著,对OJIP曲线进行标准化后差异较小;OJIP曲线参数分析表明PSII供体侧在6组光强下无显著差异,随着光强增强,单位反应中心吸收(ABS/RC)、捕获(TRo/RC)和传递(ETo/RC)也随着增强,但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DIo/RC)减小,PSII受体侧在500μmol·m~(-2)·s~(-1)条件下电子传递受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