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1.
为了推广、建设在解放前一度几濒失传的历史名茶——平水日铸茶及其品牌,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品质评价与精制拼配岗位与绍兴市柯桥区林业局进行了产品加工工艺规范化、技术与产品标准化研究。2010年至今,建设了平水日铸茶生产线2条,其生产出的产品品质达到并超过原来单机生产的产品品质,并总结出了一套平水日铸茶的标准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树鲜叶的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CAT )活力,研究茶树 CAT 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地点种植的不同茶树品种在生长旺盛的春季,其新梢的酶活力虽然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差异不明显,到了夏季各品种间的差异较大,秋季酶活力普遍较高,但差异减小;不同季节、同一品种的茶树 CAT 活力变化明显,总体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生长在主干的鲜叶 CAT 活力高于新生枝条上的鲜叶,而在同一枝条上,位于枝条中间的鲜叶 CAT 活力高于位于枝条两端的鲜叶;刚采下来的茶树鲜叶在摊放2 h 后酶活力上升30%,而随着摊放时间的进一步延长,CAT 活力持续下降,到12 h 后酶活力基本稳定在100 U /g 左右。可见,茶树 CAT活力变化对茶树正常生长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茶树逆境生理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主要的绿茶生产国,产区分布广。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以国内25个茶叶试验站所在地区的287个绿茶样为调查材料,对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5项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比较分析,以了解全国1 000 元·kg-1以下大宗绿茶的品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可为提高我国大宗绿茶整体品质及工业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不同用量的制茶专用油脂对龙井茶的感官品质、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茶专用油脂在茶叶炒制过程中对降低成茶碎裂程度有一定作用,添加量在0.3%时具有较好效果;处理组感官审评表现为外形色泽较绿润,香气高爽,略带花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较醇,表明制茶油能够提高茶叶内在品质,但过量使用使茶叶表面油脂氧化程度加重,不利于茶叶贮藏保鲜;制茶油的应用不会影响茶叶主要脂肪酸的组成,但能够影响成茶脂肪酸含量分布,尤其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等含量的增加,推测与成茶内质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绿茶滋味品质的定量分析及其相关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48个绿茶的7种感官滋味类型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组成,利用各化学成分与品质间的相关性,建立茶叶品质与化学成分间的线性回归方程;通过滋味分属性评定,对各个属性与化学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揭示绿茶滋味类型差异性形成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涩的绿茶表现出高水浸出物、高茶多酚、高酯型儿茶素及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 EGCG)含量的现象;浓的绿茶表现出高水浸出物现象;醇、甘爽的特征与较低的水浸出物、较高的氨基酸含量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建立的品质评分与成分间的线性方程均有效,滋味评分与总分的预测合格率分别为79%和83%。滋味分属性醇度、甘度和浓度与水浸出物、EGCG 、咖啡碱、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gallocatechin gallate , 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catechin gallate , ECG)、茶多酚这6种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