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HPLC法分析了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氨基酸含量,这3种不同的微生态制剂的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3.2g/100g干基,56.4g/100g干基,59.5g/100g干基。在统一饵料的基础上,分别按0.1%,0.2%和0.5%添加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养殖鲤鱼45d,分析了鲤鱼肠道和肝胰脏中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添加纳豆芽孢杆菌0.1%~0.5%的试验组能显著地提高鲤鱼肠道蛋白酶的活性,0.1%和0.2%剂量组可显著地提高鲤鱼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0.1%剂量组可较显著地提高鲤鱼肠道和肝胰脏的淀粉酶的活性。枯草芽孢杆菌对鱼类消化酶的影响作用与纳豆芽孢杆菌不尽相同,其0.1%~0.5%试验组对鲤鱼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均有较显著的提高作用,但对鱼类肝胰脏的消化酶活力影响不大。相对于蛋白酶而言,枯草芽孢杆菌对鲤鱼肠道淀粉酶活力的提高更为有效。复合微生态制剂0.1%~0.5%的各试验组能显著地提高鲤鱼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其对鲤鱼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的提高率要优于单一菌种的微生态制剂。复合微生态制剂作为水产养殖生物的饵料添加剂使用,应根据不同食性的鱼类和不同的饵料组成加以选择和组配,合理的添加量在0.1%~0.2%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2.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池塘水体氮循环细菌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最大可能数法分析了不同季节池塘水体中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种群数量。结果显示,在池塘水体中,各种氮循环细菌的分布规律为:氨化细菌的n(MPN)为春季(8.6×105)>夏季(6.8×105)>秋季(3.1×104);亚硝化细菌为夏季(3.2×105)>春季(6.4×103)>秋季(1.8×103);硝化细菌则正好相反,为春季(2.4×106)>秋季(1.0×106)>夏季(7.6×105);反硝化细菌为春季(4.5×106)>夏季(9.5×105)>秋季(6.2×104),由春季到秋季逐级降低1个数量级。养鱼的池塘水体中氮循环细菌的分布与不养鱼池塘是相类似的,惟一有所不同的是各种细菌的含量略为高一些。使用活菌数为2×108CFU·mL-1的含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水生假丝酵母(Candidaaquati-ca)和球形酵母(Saccharomycesglobosus)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后,可明显提高池塘水体中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数量,但对硝化细菌的影响不大。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使池塘水体各种氮循环细菌在春夏秋不同的季节保持较为恒定的数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氮循环的速率和效能。试验同时发现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与其相应作用的产气量呈显著的相关性(P<0.01),说明两者可将水体中的氮素转化为NH3、N2O或N2等不同的气体而从水中逸散。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通过直接影响水体中氮循环细菌的数量而促进水体的氮循环。  相似文献   
3.
暗纹东方鲀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鱼种放养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池塘面积0.5~2亩,深度正.2~1.5米。土地或普通水泥地均可。亩放养3~5厘米的苗种1500~2000尾,需体格健壮、无病无伤且规格整齐。他中最好种植少量水草如聚草、轮叶黑藻等。苗种放养前最好用SPPm漂白粉或lppm孔雀石绿消毒  相似文献   
4.
提高中国对虾亲虾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行  杜宣 《水产学报》1989,13(2):160-163,169
随着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人工育苗技木的突破,我国对虾苗种生产量逐年递增,保证了养殖和增殖放流的需要。但是各育苗场的育苗效果差异较大:好者,平均每尾亲虾可培育十几万尾虾苗;差者,用数万尾亲虾,育苗量甚少。其中原因之一是亲虾产卵率低、孵化率低及亲虾死亡严  相似文献   
5.
3种微生态制剂的氨基酸组成及对鲤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HPLC法分析了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氨基酸含量,这3种不同的微生态制剂的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3.2g/100g干基,56.4g/100g干基,59.5g/100g干基。在统一饵料的基础上,分别按0.1%,0.2%和0.5%添加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养殖鲤鱼45d,分析了鲤鱼肠道和肝胰脏中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添加纳豆芽孢杆菌0.1%~0.5%的试验组能显著地提高鲤鱼肠道蛋白酶的活性,0.1%和0.2%剂量组可显著地提高鲤鱼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0.1%剂量组可较显著地提高鲤鱼肠道和肝胰脏的淀粉酶的活性。枯草芽孢杆菌对鱼类消化酶的影响作用与纳豆芽孢杆菌不尽相同。其0.1%-0.5%试验组对鲤鱼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均有较显著的提高作用,但对鱼类肝胰脏的消化酶活力影响不大。相对于蛋白酶而言,枯草芽孢杆菌对鲤鱼肠道淀粉酶活力的提高更为有效。复合微生态制剂0.1%-0.5%的各试验组能显著地提高鲤鱼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其对鲤鱼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的提高率要优于单一菌种的微生态制剂。复合微生态制剂作为水产养殖生物的饵料添加剂使用,应根据不同食性的鱼类和不同的饵料组成加以选择和组配,合理的添加量在0.1%~0.2%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江苏省、南京市对现代农业园区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和建设力度,现代农业园区必将迎来新一轮建设高潮.如何抢抓历史机遇,提升南京市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水平,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紧迫课题.以南京市首批市级现代渔业园区及相关产业基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南京市现代渔业园区的建设现状、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DNA损伤检测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又名彗星试验)来检测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鱼类DNA的损伤,尝试利用鱼类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来评价外来化学物质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鱼类的DNA没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各试验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水体生态环境具有安全性。试验同时表明,鱼类肾细胞的DNA损伤可作为评价外来化学物质遗传毒性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复合微生物制剂改善池塘水环境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养殖池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后,通过连续测定方法,重点了解水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的变化,从而确定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改善池塘水环境效果。结果是: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后,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40% ̄80%,平缓pH波动,降低水中氨氮含量,加快了水中氨转化量,减少了氨的毒害作用,使水体中COD降低了35% ̄40%,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发生了良性变化,种群数增加了20%,而部分藻类总数下降40% ̄80%,优化了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抑制了水体中藻类的过度繁殖。  相似文献   
9.
纳豆芽孢杆菌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国勤  杜宣  吴伟 《水利渔业》2006,26(1):101-103
采用豆芽汁为培养基,按10%的接种量,在30℃1、20 r/min的培养条件下,纳豆芽孢杆菌培养8 h后便进入对数生长期,14 h达到生长顶峰,按一定的剂量每日投饵饲喂的方式摄入纳豆芽孢杆菌及其发酵产物,可促进受试鱼类血液NBT阳性细胞数量和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上升(P<0.05),所不同的是培养时间短的纳豆芽孢杆菌培养液的作用效果要差一些。试验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及其发酵产物可明显提高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肖飞  朱银安  杜宣 《饲料工业》2007,28(14):36-37
<正>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植物蛋白源(例如大豆制品)和鱼粉一样具有氨基酸组成较全的蛋白特性。但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在水产饲料中大量使用植物蛋白,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和科学的投喂管理,就会对养殖对象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