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pH的高低能对林木的生长直接产生影响,本研究为了探索马尾松生理生态适应的最适pH,对一年生马尾松苗木进行沙培栽植,在沙培中通过调节营养液pH浓度,研究不同pH环境条件下马尾松幼苗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在pH3.0~7.0环境条件下,马尾松的形态指标苗高、地径、根系长度、针叶长度等各项指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生理指标中根系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SOD呈现"S"形曲线变化的趋势;CAT呈现先逐渐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综合表明pH4.0~5.0条件下,对马尾松的生长最为有利,pH过高或过低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马尾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小油桐结实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坡形等因素以及相同坡向、坡位与海拔高度对小油桐结实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当植株生长处在海拔500~550m时,居于同一坡位中部和中上部、非山洼地形条件且坡向为120 ~ 240°条件下,植株长势较好、结实早、果实饱满、结实量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岩溶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森林-灌丛-草被的变化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贮量显著下降,表明岩溶土壤由大气CO2碳汇变成碳源,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植被类型也由C3植被向C4植被变化,使土壤有机碳呈现变重的趋势。土壤活动性有机碳组分中的微生物量碳也发生相应变化,在B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显著下降,但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并未产生显著差异,这可能是退化岩溶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下降的一个原因之一。因此,有效防止岩溶生态系统的退化,将显著促进岩溶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中作为大气CO2汇的作用,同时,对于岩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岩溶森林土壤具有较高的碳贮量,表层土壤含有高达87.12±35.10 g·kg-1的有机碳,整个剖面的有机碳含量均高,而且下部土壤层次的碳含量较之其他植被类型的下部土壤层次高,岩溶生态系统的退化,并未显著影响到岩溶土壤DOC的量,但从三种植被条件下的含量大小来看,以森林植被最高,而以灌丛地最低,草地的DOC含量高于灌丛地。岩溶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同位素δ13C值森林下为-26.15‰,变为灌丛下的-25.44‰,变化较小,表现出与植物叶的稳定碳同位素变化较为一致的现...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测定串核桃雌花芽分化过程中抗氧化酶、可溶性蛋白、糖和淀粉等营养物质,揭示其花芽分化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为串核桃花芽分化时期营养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串核桃雌花芽分化进程中POD活性自4月中旬穗状花序原基开始分化时逐渐增强,5月中旬花柄和雌花原基开始分化时,POD活性达到最大值,在7月中旬苞片和花被分化期有所下降,随着气温下降,POD活性迅速降低,第2年气温回升时POD活性又有所上升。SOD活性在整个花芽分化时期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对花芽分化的影响不明显。可溶性淀粉含量在进入休眠时达积累最大值,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早春淀粉又重新积累,在4月底至5月初出现一个积累小高峰之后,于7月份又不断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在4月中下旬逐渐降低,5月中下旬开始上升,此高含量的状况一直持续到7月中下旬,在此阶段中雌花芽进行了一系列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5.
了解喀斯特土壤物理性质对喀斯特石漠化过程的具体响应,对构建科学完整的石漠化程度评价和潜在危害性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掌握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的演变特征及规律提供依据,以贵州省贞丰县境内花江小流域1.2 km2范围为研究区域,对樵采和开垦2种人为扰动方式下石漠化进程中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比重及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樵采和开垦2种动力作用下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随石漠化进程的变化表现各异。樵采作用下土壤中0.25~0.05 mm、<0.001 mm的颗粒呈增多趋势且变化较大,异质性明显,土壤机械组成由粗变细,土壤质地从壤土演变为重粘土;开垦作用下土壤的机械组成无明显变化,较均匀一致,土壤质地基本维持在重粘土至极重粘土;樵采作用下土壤结构以中等大小(1.00~0.25 mm)团聚体为主,开垦作用下以形成大团聚体(>2 mm)为主,且开垦作用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更强。樵采和开垦2种动力作用下土壤比重均增大,同时土壤团聚体均随石漠化进程的加深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