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水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进展与育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子先 《种子》1994,(4):35-38
3生长习性和稳粒性状的遗传3.1生长习性和德形的遗传植株生长习性与光能利用直接相关联,在株型有种中占有重要地位。穗形与籽粒产量紧密相关,也是有种中的重要性状。30年代的Ramiah,K.和Dave,B.B,40年代初的Morinaga,T.和Fukushima,E.,等在研究中得出,水稻植株紧凑习性对松散习性为显性,其遗传行为受一对基因支配。C.V.Dhulappanavar和A.K.Kolhe(1972)用紧凑生长习性和疏穗品种Yelikilisal-4(Y-4)与松散生长习性和密穗品种Kagisali—44—1(K44-1)杂交,F1代紧凑的生长习性和疏穗是显性。F。代795株为紧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尽讨论了野生稻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现状,内容包括稻属分类现状,野生稻的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研究,以及野生稻资源的遗传评价和利用。文中主要论述野生稻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最新进展,但对早期的工作也进行于归纳和整理。给出了稻属种名变迁录,提出了稻属公认的23个种的最新检索表,按拉丁文学名字母顺序列出了稻属种名及文献中出现过的同名,对野生稻种染色体组的确定及相互关系,核型和单体并附加系等细胞遗传学研究内容,和对野生稻的同功酶分析、胚乳贮藏蛋白分析、叶绿体分子标记(RFLP,RuBp)等生物化学研究内容,以及对野生稻的组织培养、花粉萌发、种子休眠和耐盐性等生理学研究内容进行了详尽阐述,给出了已鉴定出的各个野生种的各个经济性状,总结了利用野生稻资源的有效方法和技术。此外,对各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水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进展与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子先 《种子》1994,(1):28-32
什么叫数量性状呢?一般认为受多基因控制、性状表现连续变异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的性状叫数量性状,对动、植物而言,也叫经济性状。那么,水稻数量性状是怎样遗传的呢?从数量性状正、反交的基本一致性,以及在一些数量性状遗传试验里,亲本、F1、F2和F3的表现型频率分布与根据多基因独立分配所期望的频率分布的一致性等现象看出,控制数量性状的多基因也位于染色体上。果蝇腹刚毛数研究证明,多基因和主基因连锁在一起,并位于核内染色体上。所以数量性状的遗传也应遵循三个基本遗传规律。本综述旨在对水稻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的大量实验…  相似文献   
4.
以α-和β-萘乙酸酯为底物,以固蓝 B 盐和 RR 盐为偶联剂,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研究了水稻酯酶同工酶的电泳显色,结果为①少数酶带只能用α-萘乙酸酯显示;绝大多数酶带可用α-或β-萘乙酸酯显示。②用α-和β-萘乙酸酯同时显色时,一些单独用α-或β-萘乙酸酯能显示的酶带的相对染色强度或者降低(甚至酶带完全消失),或者增加。③用固蓝 B 盐作偶联剂与用固蓝 RR 盐相比,某些酶带的相对染色强度增加。因此,各电泳酶带染色强度的相对强弱并不一定反应各酶本身活性的相对高低。  相似文献   
5.
垂直板应用聚丙烯酶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Oryza sativa L.,O.officinalis Wall et Watt和O.grandiglumis Prod。倒二叶的酯酶同工酶。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乡野生稻遗传异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光温反应、株高等位基因、细胞遗传和酯酶同工酶四方面对东乡野生稻的遗传异质性作了分析。试验表明,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存在着交配障碍、株高不等位、减数分裂期染色体行为明显异常、酯酶同工酶无籼、粳特征带而特具5A带,表明差异很明显。这是东乡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与栽培稻产生遗传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李子先 《种子》1994,(5):36-37
4叶片和分蘖能力的遗传叶片和分蘖能力是水稻重要的形态性状,是产量构成因子的极重要组成部分。4·1叶片的遗传叶片宽窄及其配置是株型育种(生态育种)的重要内容,与光能利用强度和产量高低直接相关。Mitra,G.H.(1962)用Charnock(宽短叶)×pat-nai23(窄长叶)杂交结果,F1代植株有一个长宽叶片,F2代平均叶宽与charnock早播的叶定相似,而又趋近于两亲本在中间季节和迟播的平均数;F2平均叶长与Painal23相似(不考虑播种时间)。宽短叶和窄长叶都没有明显的分离比率,且F2频率分布曲线是单项式,两性状都有超亲分离,由此可得…  相似文献   
8.
水稻抽穗期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是结合育种实践,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试验。主要是探讨水稻不同生态型亲本组合以及不同生态型的双亲生育期差异对 F1和 F2抽穗期的影响。试验结果,F1抽穗期表现为:双亲生态型差异大的,F1超早超晚均突出,双亲生态型相近的,F1倾早倾晚机率相差不大。而 F1相似文献   
9.
黄河背河洼地稻区,稻象虫发生普遍,危害性也极大。1984年在河南封丘县赵岗乡新稻区,已发现该虫危害稻根,影响水稻正常生长。1991年在河南范县杨集稻区,因该虫危害稻根,使局部稻田成片青桔致死。  相似文献   
10.
李子先 《种子》1994,(2):23-26
1株高的遗传变异2抽穗期的遗传变异抽穗期决定水稻品种适应的地区和季节,是有种工作最主要的目标之一。抽穗期的遗传在熟期有种中.特别是对早熟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育种实践表明,有成高产又强抗性品种,这一目标已经达到,但要达到高产又早熟又强抗的目标,即早、丰、抗,一般难于实现,还有待探索。2.1抽穗期遗传的表达方式抽穗期的遗传,从目前已有的研究资料看,该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或主效基控制。周流瑜等(1963)研究北方粳稻品种间杂交后代生育期变异,发现已与双亲手均抽穗期有较高的相关系数(r=0.7870),表明F1代出穗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