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1篇
  2011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8月,作者在山西省管涔山区进行野生食用菌资源考察时发现,当地百姓喜食一种长耳状的盘菌,并形象地称其为“狍耳朵”,食之清脆爽口,味道很是鲜美,鉴定之在真菌分类学上属于盘菌目Pezizales,马鞍菌科Helvellaceae,类丛耳属Wynnella的类丛耳W. silvicola(Berk. inSacc.)Nannf.。其形态特征如下: 子囊盘长耳状,一侧开裂至基部,高1—12cm,宽1—5.5cm,脆骨质至肉苹质,干后近角质;子实层面肝褐色至黑褐色;有时稍带紫褐色,干后黑色;外表面上半部红褐色至褐色,向基部渐呈黄褐色至近白色,平滑;柄状基部乳黄色至乳白色,中实,平坦或具浅的沟,长达1 cm。子囊圆柱状,240—300×15—20μm。8个孢子,单列,基部无明显的产囊丝钩,孢子无色,  相似文献   
2.
氢离子浓度由实验熟识,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有不同的pH值适度范围。同时也认识到不同的种类有各自不同的适合子实体形成的pH值。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基的pH可以发生变化。这是因为真菌能释放出影响氢离子浓度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那些带有强缓冲作用的,或者通过周期性地施加碱或酸来调节pH的培养基可能不形成子实体。这是因为形成子实体的代谢反应所必需的pH值没有达到。为了说明不同的种类形成子实体以及营养生长所要求的合适的pH值的差别,可所附一表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4个黄芩内生真菌菌株的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4个黄芩内生真菌菌株的分类学地位,N.SBA9为密实链格孢Alternaria compacta,N.SBA10为链格孢属的种Alternaria sp.,N.SBA 34为节菱孢属的种Arthrinium sp.,N.SBA 35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其有性型为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e enteritis、九州镰孢霉Fusarium kyrushuense等7种指示菌对上述4个菌株的发酵液原液、发酵液乙醇提取物和菌丝体乙醇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各菌株的发酵液原液的抗菌谱较广,分别可拮抗3~6种指示菌;发酵液和菌丝体的醇提物的抗菌谱较窄,分别可拮抗1~2种指示菌,且抑菌活性普遍较高,抑菌圈直径大多大于20 mm。  相似文献   
4.
5.
1797年Schrader 发现一真菌新种,当时他命名为Didymium parietinum,以后一些学者对他们自己所采到的或所见到的标本又给以不同的名称。1951年Hughes 将此菌改为新组合Orbicula parietina(Schr.ex Fr.)Hughes,其中文名称我们拟定为球盘菌。  相似文献   
6.
重力同子实体对光的正反应相比,子实体对重力的生长反应是负反应。 Plunkett(1976)对冬生多孔菌的研究表明,向地性在担子果发育的菌盖前期和菌盖期发生作用。但这种向地性反应可以被子实体的向光性消除。随着菌盖扩展的开始(由单侧光诱导),菌柄逐渐被遮盖起来,向光反应区域不再受单侧光的作用,子实体则以负向地性生长。但是如果将光源改变方向使其不被遮挡而照在菌柄上,那么正的向光性生长就又发生了。这就证实了在冬生多孔菌中向  相似文献   
7.
在食用菌界,Tricholoma matsutake(Ito et Imai)Singer作为松口蘑的拉丁学名久已为人们所熟悉和认可。然而,芬兰学者  相似文献   
8.
9.
担子菌有性生殖的三个基本阶段有两个发生在子实体中,即核配和减数分裂。子实体是担子菌生活史中最明显的阶段,也是被人们誉为珍贵食品的结构。由于这些原因,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长期以来真菌学家们对担子菌的子实体(一个肉质的结构通常称为蘑菇)发育有着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草菇这一原产热带的菇种在我国北方地区栽培日趋广泛。然而,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区适宜草菇栽培的高温季节较短,以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草菇的发展。为了寻求适合北方地区栽培的早熟、高产草菇品种,我们于1989年7—8月对从香港引入的草菇V—18菌株的栽培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菌株草菇V-18,引自香港。 2.试验培养基(料)母种(斜面试管)培养基为PDA综合培养基。栽培料为棉籽壳95%、麦麸5%、石灰2.5%、石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