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材料,塑料软盘育秧,进行落谷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试验,并将各处理秧苗分3期插入大田,实收产量,测定其构成。主要结果如下:(1)3试验因素对苗质和产量的影响为秧龄>施肥量>落谷密度。(2)秧龄由16 d延至21 d,即使较密的落谷密度、少量施肥(处理编码M1、M2)或较稀的落谷密度、多量施肥(编码X3),均表现减产趋势,故适龄早栽至关重要。(3)秧龄21 d秧苗的发根力和茎鞘淀粉含量等指标均优于秧龄16 d的(差异显著),但因大田苗数和穗数减少,稻谷产量显著下降。可见机插秧的壮苗指标因秧龄而异。(4)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效应的通径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1.1112),每穗粒数次之(通径系数为0.6517)。说明机插稻以争穗数为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2.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分析了水育秧、旱育秧和淤泥育秧3种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更有利于机插健壮秧形成,同时在增加秧龄弹性、延长秧龄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淤泥育秧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成秧率较低,且受土壤质地影响较大,实际生产中要慎重使用。在培育机插长秧龄秧苗过程中,肥料宜少施或不施。  相似文献   
3.
一、江苏省农机化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为了较全面客观地预测江苏未来一定时期内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从宏观上把握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笔者在全省范围内对江苏今后5~10年内重点发展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实地调研的情况分析,探讨江苏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和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4研究结论4.1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4.1.1提高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科技含量 从我国目前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现状可知。秸秆青贮、氨化处理工作繁杂、琐碎,加工的技术含量低,处理周期长,大多是依靠繁杂的手工作业为主,不易于产业化生产和商品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是秸秆颗粒饲料加工的主要环节之一。农作物秸秆处理其本质就是要对秸秆粗纤维进行分解,从而提高动物饲喂后的消化吸收率。  相似文献   
5.
2005年,江苏省各级农机部门精心组织、认真开展补贴机具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有效保障了补贴机具质量稳定、安全可靠、服务及时,保护和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提高了农机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促进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农业机械化需求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江苏省农机化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较全面客观地预测江苏省未来一定时期内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从宏观上把握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对江苏今后5-10年内重点发展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实地调研的情况分析探讨江苏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和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二、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处理技术 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是将秸秆加工成颗粒饲料的重要环节之一.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其本质就是要对农作物秸秆的粗纤维进行分解,提高动物饲喂后消化吸收率.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试验设计及测定项目 1.试验地点及土壤情况:试验于2002年9月在江宁铜山农机服务站院内进行,土壤PH=5~6,拌壮秧剂后PH=5.0。 2.试验设计:供试品种为镇稻6217,发芽率以90%计算,设431、554、739、924、1108g/m2  相似文献   
9.
在江苏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会议上,姜永荣副省长要求今年全省推广插秧机1000台以上,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27万公顷,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15%。到2005年,全省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50%,收割机械化水平达到80%。……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农机局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以实施农业部、科技部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和攻关项目为契机,以解决水稻种植、收获机械化为重点,全面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已成功开发了适合水稻收割的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基本解决了全省水稻收获的难题,同时明确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技术发展路线,即机抛秧在江苏属过渡性技术,机直播可在部分地区推广应用,机插秧则是江苏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高性能插秧机已成功开发,适宜机插的简易标准化育秧技术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