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少耕的水稻栽培,是指前茬麦作物收割后,采用旋耕机浅旋耕6~8厘米,畜力耙平后,移栽中熱水稻的耕作栽培,简称少耕栽培。常规耕作栽培,是指麦类作物收割后,用旋耕机浅旋耕6~8厘米,再用有壁犁耕翻14厘米左右,再行浅旋耕,畜力平田的耕作,或麦收后用铧式犁深翻,旋耕机浅旋耕碎土,畜力平田的耕作栽培,简称为常规耕作。  相似文献   
2.
“人体”构思模型,即:把人口看成头,把钱和粮看成两只手,能量的合理利用看成,身躯,环境,耕地肥力看成两只脚。彼此相互制,互促进,是一个整体大农业。该文以江苏如阜县下洋自然材生态农业的试验、建立来证实“人体”构思模型的指意义。并提出各地运用时要因地制宜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结合起来,组成一种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结构指农业生产各部门的配置。即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合理安排。安排不当,会给自然资源、生态平衡带来不良后果,而且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的祸害。国内外的实践证实,实行农、林、牧紧密结合的生产结构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物质循环的有效结构。现仅就农牧结合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5.
1981~1985年,我们在江苏沿江和丘陵地区中上肥力的砂壤土、黄粘土上进行麦茬稻耕作(常规、少耕和免耕)栽培试验,以及品种、播期、施肥水平、施肥技术与耕作之间的互作效应试验,目的是探讨麦茬稻少耕栽培应用的可行性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一)麦茬中稻少耕栽培的可行性 1.麦茬中稻于6月20日左右适期栽插,少耕栽培的汕优3号亩产达500±50公斤,盐粳2号450±28.7公斤,产量与常规耕作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杂交稻生产迅速发展,1979年种植面积已占单季中稻面积的55.4%。在大面积生产条件下,杂交稻比常规中稻增产显著,对全省粮食增产起了较大的作用。 国际稻(IR_(24),IR_(661)等)先于杂交稻引进我省试种。但由于杂交稻的引进和迅速推广,国际稻未能在生产上扩大利用(仅作为杂交制种的父本应用),因而对其生产性能及高产栽培规律未能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但从一些单位连年较大面积种植的结果来看,国际稻同样表现高产稳产。我院自1973年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省杂交水稻生产迅速发展,种植面积由1976年的600多亩扩大到1979年的1097.1万亩,占单季中稻面积的55.4%。在大面积生产条件下,与常规中稻相比增产显著。以1978年为例,全省种植杂交稻626万亩,平均单产853斤,常规中稻945.37万亩,平均单产617.5斤,每亩增产235.5斤。国际稻(IR24,IR661等)虽先于杂交稻引入我省,但由于引入时间短加之杂交稻的迅速推广,尚未能在生产上扩大利用,仅作为杂交制种的父本应用。对国际稻的生产性能和高产栽培规律也缺乏研究。但从一些连年大面积种植单位的经验看,同样表现出高产稳产我院自1973年种植国际稻IR24及IR661以来,历年平均产量达到1000~1200斤左右,与杂交稻相比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8.
1975年以来,国际稻1R661及IR24在我院大田种植,历年的平均产量水平均在1000—1200斤左右,比南京11号显著增产。在高肥水平下,与杂交稻比较,产量差异不大,而糙米的产量显著高于杂交稻。由于其株型挺拔,抽穗后的光合效能远较杂交稻高。年度之间,国际稻较杂交稻稳产。加之留种及栽培均较方便,生产上已反映出这两个品种正在被扩大搭配利用的趋势。为此,我们将几年来对这两个品种进行的有关高产栽培的试验资料,进行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江苏的粮食生产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的关系。预计到2000年,江苏人口将达7032万,对粮食的需要量将达370—376亿kg。这要求粮食单产比1985年提高20%。要增加粮食产量,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保持适度规模的粮食种植面积。在粮食生产中,应当坚持综合生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1979——1980年,我们对江苏太湖流域常州市郊外武进县的“粮猪生产系统”和“粮饲猪牛羊沼气农产品加工系统”(简称综合生产系统或农牧工结合系统)进行了研究。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于该县奔牛公社陈巷大队进行定位观察和分析,初步结果是:在相同农业资源条件下,采用“综合生产系统”后,粮食亩产达1435斤,年递增率达4.46%,农业亩产值增长53%,每投进1.0斤化肥氮产粮效率提高30.0%,无机能的产投比从0.752∶1.0上升为1.15∶1.0,社员的年平均经济收入增长30.9%,土壤肥力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