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次氯酸钠对植物组培苗污染的防治效果。[方法]以马铃薯和切花菊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MS培养基中分别加入5、10、20、30和40 mg/L次氯酸钠,分析抑菌剂次氯酸钠对组培苗枯草杆菌污染的防治效果。[结果]经过2~3次转接后,5和10 mg/L次氯酸钠对马铃薯和切花菊组培苗的抑菌效果较好,该浓度处理组2种组培苗均未出现污染,且苗木生长较好,但随着浓度的升高次氯酸钠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综合分析认为,次氯酸钠浓度在5~10 mg/L之间是防治马铃薯和切花菊组培苗污染的适宜浓度,可达到消除污染目的,其中适宜的转接周期为5~6 d。[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利用次氯酸钠消除枯草杆菌、防治马铃薯及切花菊组培苗污染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VA菌根真菌对苹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的红富士(Malus pumila Mill)树苗为试材,移栽过程中在根系附近添加50、100、150 mL 不同剂量的VA 真菌菌剂来研究VA 真菌对苹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遥结果表明院与对照相比,VA 真菌的添加明显提高了真菌在根系中的定植率袁显著改善了苹果幼苗叶片的营养状况,促进了叶片氮尧磷尧钾含量和株高的增加,VA真菌的定植提高了叶片CAT 和SOD 的活性,降低了叶片MDA 的含量,增强了苹果幼苗的抗病性,菌根化的苹果幼苗成活率明显提高,其中100 mL 及150 mL处理的成活率均达到100%。综合分析认为袁每株苹果幼苗添加150 mL 的VA 真菌菌剂有利于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降低了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以7 a生的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为试材,采用不同时间覆网并辅之根剪措施,研究防护网对冬枣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枣开花前搭覆防护网结合根剪显著抑制了冬枣的二次枝生长、枣吊数量、坐果率、花量及产量,并明显降低了果实中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但未造成果实农药残留。而坐果后覆网加根剪对二次枝、坐果率、产量的抑制效果较小,并对枣吊数量和花量无明显影响作用。虽然坐果后覆网果实中检测到了农药残留,但相比对照显著降低,未对果实品质带来不利影响。2种覆网方式均降低了冬枣的光合特性。综合分析认为,坐果后覆网与根剪相结合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土柱培养法,研究不同水平的腐殖酸与磷肥配合施用对酸性土壤中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的添加能明显增加土壤的pH,降低土壤中交换性铝的浓度,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腐殖酸显著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利于磷素在土壤中迁移,促进土壤中磷有效性的提高。所以,腐殖酸与磷肥的配合施用是提高土壤中磷有效性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属菊科大丁草属植物,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花朵硕大,花色娇艳悦目,是重要的鲜切花和室内装饰植物之一。生产中选用健壮的种苗和合理栽培技术,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大花萱草幼嫩花梗切片接种于MS+6-BA 3.0~5.0mg/L+NAA 0.4~0.8 mg/L的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将丛生芽分割进行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根系长度3~5cm时在不同的练苗基质上进行驯化练苗。结果表明:基质配比①草炭土:珍珠岩=2:1,②草炭土:珍珠岩:沙土=1:1:1,③草炭土:沙土=1:1的3个基质组合均发根良好,成活率在95%以上,特别是③组合,沙土代替珍珠岩,既免去了冲洗珍珠岩的麻烦,减少珍珠岩粉尘的污染,又降低了成本。同时介绍了组培苗的常规练苗、冬季室内练苗、簇生苗练苗技术,以期为大花萱草组培苗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花萱草的花梗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方法]以矮化大花萱草的幼嫩花梗为材料,筛选大花萱草快速繁殖中的愈伤组织诱导及丛生芽发生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结果]MS+2.0~3.0 mg/L 6-BA+0.2~0.3 mg/L NAA、MS+1.0~2.0 mg/L6-BA+0.1~0.2 mg/L NAA及MS和1/2MS+0.2 mg/L NAA培养基分别是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结论]该研究所采用的离体培养及簇生苗生根技术,是快速繁殖大花萱草的有效途径,为大花萱草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大花萱草和切花菊组培苗为试材,在MS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005、0.010、0.030、0.050、0.070mg/L氯化汞,研究抑菌剂氯化汞对污染组培苗的消除污染效果。结果表明:当浓度在0.010mg/L时,经过2、3次的转接后,能明显地消除污染。当浓度在0.030mg/L时,1次转接即能对污染起到较好的抑制效果,并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越好。但浓度超过0.080mg/L时,组培苗迅速出现脱绿死亡现象。综合分析认为,氯化汞的浓度在0.030~0.070mg/L是防治大花萱草和切花菊组培苗污染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